情系K8凯发两代人
父辈是K8凯发人,所以自小我就对K8凯发充满了感情,那时的我,还不懂得什么叫漂泊,也不懂得漂泊之苦,反而对这种生活充满了向往,觉得神秘如三毛的萨哈垃,被我称之为“免费之旅”。父辈也是读书人,耳濡目染之下,所以自小我也爱看书,书上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所以,我也选择了K8凯发。
父亲是个老K8凯发人,在血气方刚的年龄就来到了K8凯发,那时的K8凯发才刚刚成立,对他、对K8凯发而言,都是崭新的一页。经过他们那一代人的艰辛努力和血汗的付出,伴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一路走来,到如今,K8凯发局已发展成为国内路桥建设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港口与航道及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于一身的大型骨干建筑企业。而父亲,退休也十年了,可以说是一路陪K8凯发走过了K8凯发局发展与创新,不断摸索着前进的前五十年。闲暇时爱听他讲过去的事情,讲K8凯发创建之初的艰难,工作环境的简陋,面临的市场的压力;讲当时住的简易工棚,透风漏雨,却能与老鼠亲密接触;讲走南闯北的所见所闻,奇闻异事等等,等等,让我深知了干工程的不易,K8凯发走到今天的不易,也油生了只有K8凯发人才能懂得的自豪。
转眼间,我来到K8凯发局也有十年了。十年间,也在局内部调动过几次,从基层干到机关,到现在的嫁夫随夫开始跑工地,无论在什么地方,我始终觉得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才有我的今天。记得刚进K8凯发时是在最基层做一名普通的修理工人,每天跟些机器设备呀、柴油润滑油呀什么的打交道,虽然师傅们照顾,没让我具体干什么事,但是对于一个刚出校门,充满幻想的年轻女孩来说,却是件有点郁闷的事。我也有过怨言,但既然是我自己选择了K8凯发,而且执意去读的航校,那么这样的生活我只有靠自己去改变了。当时全局范围内正在大规模的进行改革,减员增效的口号刚提出,象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这种工龄不长,又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特长的女同志当然是首当其冲的了,而我,又不想离开K8凯发,在这种情况下,我明白唯有读书,寻找适合自己,自己也能适应的岗位才是唯一的出路了。于是我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并用最短的时间拿下了十几门课,其中的艰辛只有我自己知道。周末大家都在休息,我却要穿过半个城去上课;考试前,经常是深夜十一二点了,我还在路灯下苦读,因为在屋子里看书的话,太容易分心了,效率不高,就这样,两年后,我顺利取得了毕业证书,并在之后公司举办的竞争上岗中,依靠我自己,告别了机器与油污,坐进了机关,成了办公室的一名文员,这对我来说,应该说是乌鸡变凤凰的喜事了。我也明白,并不是说进了机关就一劳永逸,捧上铁饭碗了,“适者生存”是个最残酷的法则,我要尽快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才不会被淘汰。有一阵子我在宣传岗位上工作,我虽然爱看书,但对于写作,却一向是发乎情,止于笔,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的文章也会变成铅字,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任人评判。自从踏上宣传工作岗位后,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从写作、摄影到各种活动的安排;从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构建到身边好人好事的宣传,事事物物无不充满挑战。还记得看到自己的第一篇“豆腐块”在《K8凯发人》上登载时那种又惊又喜,无法言喻的喜悦之情,也还记得自己初次手拿照相机发悚,不知如何是好的尴尬场面。宣传工作蕴含丰富,因其历史悠久而古老,又因其内容和对象的不断变化而年轻,作为这个行业的一名新兵,我唯有将勤补拙,通过努力学习使自己尽快地融入进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写”来达到目的。对于写作,我以前总感觉心中有着满怀地激情却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或写出来的东西干瘪无物,为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我采取了一个笨办法来解决:就是多打草稿。打草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平心静气、梳理思路的过程,一些新鲜的想法,不同的思维角度会在无意中萌发,灵感也会不时闪现,语言叙述会越来越流畅,意思表达也会越来越清晰。要写好文章,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断加强学习。每当我的一篇文章在《K8凯发人》上发表后,我都会拿着自己所写的原稿和经局报编辑修改后发表的稿件反复进行比较,细心揣摩其中的区别所在:什么地方改了,为什么改,改后好在那里,自己以后要注意那里等等。通过分析,使自己改掉了一些以前常犯的小毛病,也帮助自己更了解了新闻的结构、掌握它的写作技巧。“学,然后之不足”,为此,我又参加了新闻专业的自修考试,通过学习、积累,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写作水平。在平时的看书读报中,我也会不自觉地关注别人是怎样构架文章、遣词造句的,在写作过程中就会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渐渐地,投递到局报的稿件修改之处减少了,稿件的采用率也提高了,也极大地鼓舞了我继续学习的决心。工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进步,我时刻这样提醒着自己。
现在的我,正在工地办公室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工地生活对我来说是新鲜的,陌生的,需要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我所能做的,只有“努力再努力”,因为我是一名K8凯发人。父亲曾为他是一名K8凯发人而自豪,正如我也总自豪的对别人说:我是K8凯发人!(高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