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筑就完美
——记公司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汪存书
这大约是通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工程师多半都细致入微,这是与他们的职业习惯,生活环境及后天对自身性格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汪存书就是一个细致到精致的人,对这,与他一起工作的人都有同感。
精益求精 一步一个脚印
1995年7月,汪存书走出重庆交院的学校大门,继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技术的建设实践。将工程技术理论知识不断印证和投入到当时二公司正在高速建设的路桥施工当中。从技术员,工程部长,项目总工到公司副总工,他所在的每一个位置都打磨着自己。
十二年,他一路走来,并始终以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最基本的细心,细致和责任心来鞭策自己。他先后参与了江阴长江大桥、温州洞头大桥、杭州湾大桥、苏通长江大桥、重庆朝天门大桥等多座特大型桥梁的施工方案的编制和优化工作。
在公司承建的第一座外海桥——洞头大桥的施工中,汪存书和他的技术团队们在无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科学创新的态度,大胆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并启用多项先进技术,顺利克服了现场条件恶劣、施工组织难度大等多重困难,确保了大桥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为公司进驻外海桥梁市场竞争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重庆朝天门大桥是目前公司正在攀越的又一座技术之峰。该大桥552米的主跨为同类型桥梁世界之最,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大桥开工以来,作为项目的总工程师,汪存书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一心扑在大桥建设上,以丰富的建桥知识和经验,严格有效的技术管理,精心组织、周密策划,他率领他的技术精英坚持科技领先,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精心组织技术攻关,先后攻克了强渗水基础抢水施工、混凝土结构物外观质量控制、2000T.M 拱上爬行吊机设计制造安装等技术难题,完成了朝天门大桥 552m 跨钢桁系杆拱桥安装施工方案、50m跨混凝土箱梁超高支架现浇施工方案及大型专用设备的选型设计方案等技术工作,为高品质建成朝天门大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留遗憾的艺术”
2006年
当专家们听取了施工情况介绍和主桥总体施工方案汇报之后,这些平时儒雅深沉的专家们,刹那间都成了辞锋锐利的雄辩家,声腔高亢,表情犀利:从总体肯定到细节指正、从质疑质询到分析审定,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数据都在专家们的大脑里经过无数次近乎苛刻和挑剔的过滤……经过专家们近3个小时的严密提问和近乎挑剔的询问之后,方案得到一致通过。刹那间,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此刻,站在演讲台上的汪存书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将一直藏在桌下手心的汗水轻轻拭去,脸上露出了一丝羞怯的微笑。就为这次高规格的检阅,他曾经在方案策划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实现了无数次对自身体能和精力的跨越,实现了无数次对科学技术高峰的跨越。
重庆朝天门大桥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钢桁系杆拱桥,
在安排总体施工计划时,汪存书提炼出了“八大施工难点”和“九大科技创新项目”,然后逐一进行排解。大跨度、双层构造、钢桁结构,仅这三个概念组合在一起,便凝聚成一个关键词——高科技含量。伴随高科技含量的就是高难度施工,其中,最大的难度就在上部钢桁安装部份。
在汪存书的牵头下,大桥上构施工方案提前了近一年的时间开始酝酿。没有现成的资料,他就组织技术人员到邻近的工地参观考察取经;没有同类的施工经验,他便虚心向同行和专业咨询机构讨教。思考,编写,修改,讨论,优化……资料从中文到英文,又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方案从无到有,从粗到细。“那时候,一闭上眼睛,甚至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桁架与桁架间锃亮的螺栓。”汪总至今还记忆尤深。
“很累,几乎快累死了。别人工作八小时,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是没日没夜,要是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可以一个人掰开变成两个用就好了。”工程部的小伙子这么说。通常,一种方案经过最初的构想好不容易写了出来,结果却可能仅仅只因一个很小的细节,细心的汪总就推倒了要求重来,简直比绣花都还要仔细!“他都快疯了。”一位技术员这样说自己敬佩的汪总:“就是一张图纸,哪怕是一根线一个标注,他们都要检查了又检查。”汪总总是耐心地教导他的小师弟师妹们:“无论是
细节决定成败,精细筑就完美。汪存书以一名工程师的细致和责任心,谱写了科技力量在建筑工程上的最强音。
“老汪”其人
五月的一个傍晚,在朝天门大桥项目部的进场道路上,一辆黄色的出租车在疾驰。天色有些暗了,但仍能看见车上有个戴眼镜的青年男子,有些焦灼的望着前方,看上去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出租车行至大桥项目部办公楼,停下。这名心急的乘客从警卫室拿了安全帽就往工地上走,到了工地现场,与之会合的工程部小罗急急地迎了过来。
“汪总。”他指了指主桥上一根银白色的杆件说,“就是这根临时系杆,图纸上要求只连接一头,现场不清楚情况,把两头都连接上了。”
这个人就是汪存书,不过,工地上的人都叫他老汪。这么叫一个并不老的“老汪”,是敬仰,是服气的意思。在仔细查看了现场的情况以后,“先按图纸上的要求进行处理。” 老汪说。
其实,当天老汪是从家里赶到工地上来的。说来也奇怪,老汪平时都泡在工地上,十天半月不回家一趟,那天是为什么呢?后来才听说,那天,是他父亲第一次到重庆来。老爷子想看看很久没看见的儿子,一大家子人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和浓浓的乡音等老汪回去点燃亲情,刚要到家门口了,又被一个电话召了回去。
“唉…那次其实,老汪电话遥控指挥也行。”提到这事,工程部的小伙们心里难免有些愧疚。但是,以老汪的“怪脾气”,这怎么能行? 按老汪自己的话来说,每一颗螺栓都决定成败,怎么能不如履薄冰?老汪真的很负责。
老汪也很勤奋。在他的办公室里,工程书籍,图纸把他的办公桌包围,但一点也不凌乱。“这样多好,你看,我伸手就能拿到我想要的资料,一点不费事。”如果看到第一次进他办公室的人有疑虑,他会这样对来人调侃。“这既是办公的地方,作为会客室,也有了‘书香’气”。他就是在这样的办公环境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方案审定的。项目部的人都知道,老汪每天早上六点过就到了这间办公室,晚上没到十一点他是不会离开的,这都已经成了他的习惯。项目部大大小小方案的制订、实施,甚至小小工艺细节的改进,都是从这间办公室里出来的,无不浸透着老汪的智慧和心血。
老汪还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人。大桥开工以来,他先后带了好几个徒弟。他不仅是他们工作上的师傅,更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他会拍着小伙子的肩头说或勉励或鞭策的话;也会和技术员在工地上随便找个地方蹲下来讨论技术方案;甚至,老汪还会蹭他们的烟抽;哪怕是在洗澡的时间,老汪都不忘和徒弟们谈谈人生的奋斗目标。
除了工作,生活上,老汪一样的完美。情人节,他会买大束的玫瑰送给妻子;每逢年节,尚在老家的家人都会接到他问候的电话……
这就是老汪,一个工作及人生要求得近于完美的人,他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人生的画卷正在展开,他的人格魅力,才刚刚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