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的“神雕侠侣”
深圳分公司 不言
工地的一个部门里,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工作并带着孩子。
建筑行业的人有相同的困难——不在同一个单位,则需要长久两地分居;在同一个单位,则可能不好安顿孩子。而据我观察,这对夫妻却处理得很好。
丈夫是技术骨干,一个憨厚的实诚人。平日除开工作,便总是呆在临设大院。下班后,紧赶着搭起锅灶烧菜,挥汗忙一阵,安安生生坐下,一瓶啤酒,一支香烟,半眯着眼打量埋头扒饭的儿子,偶尔用已经不太正宗的家乡话数落两句。
据我看来,他似乎果然不是一个乐意四处跑动的人。这对一个在各个地方的工地流浪惯了的人来说,既很自然,又有些特别。流浪者的心是系在故乡与亲人身上的,但他却不得不四海为家。流浪者的脚是绑了风筝上的,而他却偏能静下来。在其他大多数时间里,他都愿意伴着妻儿。讨一个人开心,教一个人上进,这或许便是足量的快活。
有无忧伤,有无落寞,虽是工地长年相处的同事,但是究竟也知道得不真切。只见他有些累了,便淡淡地坐在院坝里,点一支烟,或者拉上对面的放单的同龄同事闲聊。在这个时候,他有一种三十几岁男子的成熟,有一种淡泊的满足。
他的妻子也是个技术人员。一个本本份份、性格温顺的贤慧内当家。在丈夫奔忙于现场的时候,她便在后场做着内业。下午,儿子将要从幼儿园回来,女子多半有些魂不守舍。他时不时从窗口望望大门口,计算着校车到达的时候。当然,在此之前,善于持家的女子早已经盘算好了晚上和明早的生活。儿子返回,在眼皮子底下做着作业。女子教训着儿子不许胡闹,要他埋头苦干,争取今后有个好出息。儿子时而淘气,女子便把眼一横,扬起巴掌,但终于还是没忍心。
无从分担他的生活。但我常想,作为同事,特别是工地上的同事,相处日长,其亲切与密切又何异于至亲好友。因此,在大家彼此的眼里,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互成风景,在不少的时候,分享人生的喜忧,也能获得共同体味。
作为典型的工地双职工,这一家三口过得忙碌而充实。那间狭促而潮湿的工棚,是罗米欧与茱丽叶的花园,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暖阁,是诗人初遇佳人的院落,是杨过与小龙女成就奇功的江湖,是平常人家的平常居所。那里,时不时传出一家人的笑声、男子的呵斥、女子的噌怪,真实,而和谐。它虽不及家乡的商品楼房的舒适,但房愈窄,却仿佛愈显得饱满而充实。傍晚,一家三口或乘车,或步行,伴着斜阳从办公区赶到生活区,急急进入这个幸福的处所。清晨,一家三口又互相拉着扶着,匆匆暂离这流浪者的港湾,走向各自的位置。
当然,工作与生活,总免不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烦恼。但是,在更多同命人抱怨着行业的艰苦、家事的难理、生活的疲累的时候,对行业的共同体验,使夫妇两个有了更深的理解,互相的体谅、支撑,练就了他们的眉来眼去剑。为着简单的生活,为着心内而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足与幸福,他们淡看了愁事,漂泊,但却依伴,流浪,但努力让至亲的人陪在身边,由此,也修成了他们的浪迹天涯掌。这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我且把他们比作工地上的神雕侠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