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行
赵振宏
回家过年啦!在一条条宽敞的公路上奔跑行走,沿着古老的乡村小路走回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涵洞到家的一段路,虽说只有不到500米,但越走越少了。从读书时代,到现在回家,每年回来屈指可数,走出去了,回来却少了。
往年一接到儿子要回的电话,母亲那喜悦的神色总写满脸上,早早地在涵洞那里等待,即使天黑也不嫌漫长。不等儿子歇脚,母亲忙里忙外,嘘寒问暖,做些好吃的,生怕孩子在外吃苦。好吃好喝的,她舍不得,非要等儿子回。有时儿女买的,她一等,食品过期,又舍不得丢。儿女埋怨,她淡然一笑,还是坚持等儿女回。送儿子上车,母亲每次都送到涵洞,满心喜悦,“跟我不是办法,前程要紧”,每次我说多陪几日,母亲催我早点走。母亲时常惦记着心上肉,她从不在嘴上说挂念儿子,但从邻居嘴里,总是听到母亲日思夜盼,虽然她很想儿子在身边陪伴,但为孩子出路着想,她默默坚守。
相同的一段路,今年走回来,充满了回忆和感伤。如同枝叶茂盛的春天步入秋季,给人以秋的暗淡。路依旧是那条路,但此次走起来却很艰难,在路上行走,感知母亲的呼吸,追随母亲的脚印,填满母亲的回忆。母亲在这条路上走了一辈子,路修了一次又一次,人走了一茬又一茬,乡村又换了新颜。沿途看望路两边的风景,眼中的世界忽然变了。农村富裕了,村人走出去了,回家探亲的人多了,乡土气息浓烈,亲切。边走边看,这段路程就象人生的道路,有思想,有历史,有灵气。经历了岁月的风雨冲刷,见证了无穷的亲情关爱,承载了脚步、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的现代文明。它连通古今,牵连四海,有血有肉,它被人踩在脚下,却成全了世人,造福了子孙。因为母亲,我对人生多了点遐想与思考,尽管路途遥远坎坷,但我懂得珍惜脚下的每一步路,坚信在母亲的庇护下,走出一条充满激情、执着、洒脱、自由的路。
踏着母亲走过的路,回到家,照片里的母亲慈祥的迎接儿子的归来。这次,她默默无语,微笑着,多年来辛苦抚养的孩子回来了。她在用心灵与儿子述说。
望着空洞洞的一切,我凝视着母亲,欲语泪先流,又恰似睡梦初醒,回味母亲的朝夕,体会生活的点滴,不免有人生苦短之叹。聊起母亲,村里的大娘时不时掉眼泪,唠叨母亲的苦,述说对儿子的相思,操劳儿女的一切。岁月的年轮刻在村人脸上,昔日的老太太、老大爷相继过世,孩时的顽童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添子添福。小孩子们活蹦乱跳着。看着物是人非,追忆起不太清晰地画面:和母亲在地里从早到晚打菜籽,插秧,割谷;母亲省吃俭用供读书,母亲做有用人的叮嘱----心中充满了温暖。每当面对生活艰辛,人生的彷徨与失意,母亲的大爱如蜡烛,照亮我的心灵,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不向困难低头,让我懂得苦中作乐,逍遥自由。母亲朴实真诚的做人风格也深深影响着我。
走到母亲的长眠之地。心静了。野草春花破土而出。母亲再也不用操劳了。生活的喜怒哀乐,人生的忙忙碌碌,所有的存在都如浮云,终究化成一戳尘土。母亲安息了,燃尽了自己,点燃了希望。
默默在母亲坟前哀悼,心中为母亲立传,我读懂了人生中最难懂的东西。也许只有亲人走后,才能读得懂,读得透。以前不相信神灵,今天,我相信了:“人是有灵魂的”。以前读的书,人是死的,今天,他们全部复活了。历史终究是新瓶罐旧酒,盖子换了,核心不变。
人也是如此,一个伟大而平凡的人,呼吸可以停止,灵魂永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