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岸边展宏志 杭州湾畔竞风流
胡中超,男,1972年10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工程师。1995年毕业分配至当时被誉为“世界第四、中国第一”悬索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A标项目部工作;1998年参与“世界第二、亚洲第一”PC斜拉桥——荆州长江公路大桥B、E标施工;2001年参与“世界第三、中国第一”悬索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C1标施工;2003年参与中国第一钢塔斜拉桥——南京第三长江公路大桥A2标施工;2004年参与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施工。十年时间,参与五座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大型桥梁施工,“十年磨一剑”,十年的磨练,胡中超已经成长为四公司乃至K8凯发局内具有相当造诣的桥梁建设人材,成长为具有相当水准的青年建桥专家,成为青年技术人员的合格带头人和学习榜样。
江阴、荆州广积累
1995年毕业分配至江阴大桥后,该同志迅速适应角色,在该桥96根群桩基础施工中,他和施工队伍一道,起早摸黑在现场,有时你在工地上见到他时,你已经分不清他究竟是现场操作工还是技术员,正是凭着这股执着劲,他和钻孔队伍一道漂亮地完成了“成桩率100%、正位率1/200以内”这项当时被许多人认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也在当中积累了一定的桥梁基础施工经验。随后他又和现场技术人员一道漂亮地完成了北塔柱的施工任务,保证了江阴大桥工程的按时优质完工,江阴大桥的成功建设表明了K8凯发局成功转型桥梁建设领域,胡中超在其中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8年,刚刚结束江阴大桥收尾任务的胡中超又赶往湖北省荆州市,参加荆州长江公路大桥B、E标的施工,作为工段长,在这座长江上游特大型桥梁施工中,他将江阴大桥积累的基础施工经验充分运用,采用冲振抓吸等多种方法、更换5种钻头解决了钻孔施工难题,此项施工记录被收入当年中国企业协会新记录。由于B标的出色业绩,我局得以承建E标工程,在E标排名世界第二长度的500米砼箱梁悬浇施工中,他和现场施工人员一起,以极其负责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箱梁施工,箱梁合龙时的控制精度比设计要求高了一倍以上。荆州大桥施工圆满完成,使我局在大跨径砼箱梁施工技术方面又取得突破,胡中超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润扬大桥大提升
2001年,当荆州大桥还处于收尾阶段时,胡中超又奉命赶往江苏扬州,参与“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C1标北汊斜拉桥的施工任务,并被任命为工程部部长。已经经过两个大桥施工锻炼的他,润扬大桥是他全面提升的阶段,在公司总工、项目部总工的带领下,他和工程部门人员一道,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从而使C1标提前了将近一年的工期完工。在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指导的过程中,他也逐步提升了自己的现场管理水平和驾驭能力,为日后担任更加重要的工作任务打下了基础。
南京三桥立功勋
2003年,江苏南京第三长江公路大桥上马后,作为公司参加多个特大型桥梁施工任务的年轻技术人员,他又被任命为南京第三长江公路大桥项目部副经理,主要负责现场的施工管理。在他的精心组织和管理下,现场施工迅速打开了局面,并于该年度完成了钢护筒沉放和大部分的钻孔桩施工任务,施工进度在各个标段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他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大桥指挥部评为该年度“先进工作者”。
2004年上半年对于南京三桥来讲是关键的一年,不仅要完成主墩钢套箱的安装、沉放、封底以及后续的承台施工,而且还要进行辅助墩和过渡墩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钢套箱的安装、沉放、封底以及后续的承台施工。也是整个A2标由水下施工转为水上施工的关键的一年。2004年的1、2月份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段,长江上寒风凛冽,经常是大雾弥漫。主墩钻孔灌注桩进入最后收官阶段,为了夺取钻孔灌注桩最后的胜利,胡中超同志经常是彻夜不眠,带领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们进行钢筋笼对接沉放和混凝土浇筑。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深入问题现场,检查和分析问题,解决落实到位,使后续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主墩的钢套箱安装和沉放是南京三桥的又一施工难点,钢套箱分二节安装,首节钢套箱重达800多吨整体吊装到位,第二节钢套箱分片安装到位,整体下沉。在钢套箱施工初期的施工方案设计阶段,胡中超同志翻阅大量书籍,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大量大型钢套箱成功施工工艺,并结合自己所参加的几座长江上大型桥梁进行钢套箱成功的施工经验,提出许多有建设性和有效的施工工艺措施,为钢套箱安装和沉放提供技术上的准备。在钢套箱首节整体吊装过程中,他亲力亲为和工人们并肩施工,挂钢丝绳、上卸扣、撤除支撑梁、指挥现场,使各个施工环节紧张有序的进行。通过整整二天二夜艰苦的奋斗,圆满地完成了长80多米、宽27m、重量达到800多吨的首节钢套箱的沉放施工。
在成功面前他没有松懈,因为他知道到钢套箱的施工才刚刚开始,更关键的钢套箱的沉放施工还在后面。在每节钢套箱沉放施工前,他都制定了详细施工计划和工作安排,并落实到参加施工每一个人员,通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和没日没夜的沉放施工以及几十次现场总结会的召开,终于完成了这个长江上最大的钢套箱施工任务,钢套箱的整体平面位置和标高全部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受到南京市领导、指挥部、监理单位的高度评价。
主墩3500m3封底混凝土施工又是A2标施工的关键,封底混凝土浇筑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主墩施工的成败,为了保证封底混凝土成功浇筑,方案的优化就显得很重要,胡中超同志与工程部技术人员一起,研究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优化,使施工工艺万无一失。在封底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人员分工以及材料准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各负其责,施工有序,保证了封底混凝土的成功浇筑。封底抽水后,没有一处出现漏水想象,封底混凝土平整,得到指挥部嘉奖。
在组织主墩工段进行施工的同时,胡中超同志还紧抓辅墩工墩施工不放松。每一次钻孔桩施工他都亲自到达施工现场,检查每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纠正,在主墩进行钢套箱施工期间辅墩圆满完成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并且所有的桩都被评为Ⅰ类桩。胡中超同志在南京三桥施工期间收到了指挥部、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并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
杭州湾畔竞风流
由于工作的需要,2004年3月,胡中超同志又被调到杭州湾跨海大桥主桥Ⅲ-A合同项目部担任项目部副经理兼副总工程师。主管生产和技术工作。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浪高、流急、风大台风经常光顾,施工条件相当恶劣。面临恶劣的施工环境,胡中超同志没有退缩,勇于接受挑战。
开工之初,技术先行。胡中超同志组织技术以及相关部门到东海大桥、苏通大桥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学习和汲取其施工中的优点,为后续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准备,在考察学习的同时在项目部组织召开多次专项有设计、指挥部、监理、专家以及相关单位参加的专家会,研讨在杭州湾施工条件下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并组织工程、测量、试验、质检等相关部门联合进行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自己始终参与其中编制和修改。通过不分昼夜的编制和反反复复的修改,以及专家的会诊,最终在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内,完成了整个标段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和审查,保证施工的顺利地展开。
杭州湾大桥是我局参建第一座跨海大桥,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特别是新施工工艺较多。为了保证超大超长钢护筒的顺利沉放,并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在钻孔钢平台设计初期,胡中超同志就致力于新工艺的开发和使用,结合东海大桥、苏通大桥以及长江上其他施工桥进行钢护筒沉放的经验。采取了移动式导向架进行钢护筒沉放,并利用钢护筒作为支撑桩承重,不仅保证整个钢平台在大风、大浪、大流速条件下的整体稳定性,而且保证钢护筒沉放的精度,节约了施工成本。通过主墩38根钢护筒的沉放,证明该方案在大流速大风浪条件下是切实可行的。为了保证1艘起重船从平吊到竖立以及钢护筒沉放全过程完成施工,胡中超同志组织进行钢护筒沉放施工工艺创新活动并取得了成功,为项目部节约上百万的资金。
海上钻孔灌注桩施工又是一项新施工工艺,由于南航道桥距离南北二岸较远,分别达到了16km和20km,交通运输十分不便,然而进行钻孔造浆的淡水使用量较大,海上大风大浪天气出现频繁,运输十分不便,而且还可能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钻孔施工顺利进行,在钻孔施工前,胡中超同志以我局武港院海水泥浆的研究成果为指导,根据南航道桥位处海水特点,组织进行专项海水泥浆配合比试验研究,取得了成功,为后续的钻孔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孔底后压浆施工又是杭州湾大桥施工又一项新的施工工艺,为了保证压浆能够满足指挥部提出的要求,在目前杭州湾大桥还没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胡中超同志到已经进行过钻孔桩孔底后压浆施工的东海大桥、苏通大桥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总结其他桥进行孔底压浆施工成功经验,分析孔底压浆中可能会影响压浆效果的因数,并咨询东南大学的相关专家,组织进行多次专题讨论会,确定最后钻孔灌注桩孔底后压浆施工艺,保证钻孔桩施工的延续性。
在做好本职技术工作的同时,胡中超同志不忘现场施工生产,每一项工序开工他都到施工现场亲自指,亲自动手,直接在施工现场解决问题并落实到实处,在2004年7、8、9月台风的多发期,他深入现场指挥施工,组织进行防台,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又成功抵御了多次台风的袭击。
在主墩钻孔桩施工遭遇因设计原因而产生钢护筒结构性变形这一技术难题后,他同样没有退缩,正在多方寻求和论证解决办法,目前已经形成多种解决方案,正在试验当中,正是由于他在解决护筒变形这一影响大桥施工整体进度的技术难题中的不懈努力,大桥指挥部才因此授予他2005年第一季度“建桥突击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胡中超最为欣赏的一句话,而他自己正是这样做的。十年的时间,胡中超通过多个工程的锻炼,已经成长为具备多种桥梁建设经验的年轻的建桥专家,无论是工程施工技术还是现场管理,他都已经是四公司乃至K8凯发局不可多得的人才,尽管取得了较为出色的业绩,但他在成绩面前从未自满,依然保持着他谦虚好学的品德,正在为我局建桥技术的提升作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