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人生坐标的人
——涂潜事迹材料
涂潜,男,1976年7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助理工程师,现任贵州坝陵河大桥B标项目部副总工。从事测量工作六年,他肩扛经纬仪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行程一万多公里,走出了一道诚实、敬业、爱岗的人生轨迹,找准了一名当代青年在成长道路中不断进步、不断超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坐标。
军山大桥,锻炼成长
1999年7月大学毕业,涂潜被分配到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项目部从事测量工作。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是京珠、沪蓉国道主干线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大桥全长4881米,主跨460米,桥面宽33.5米,是当时国内最宽的斜拉索桥,被列为“全国十大优质在建工程”。
测量控制方法多样、施工精度要求高,是军山大桥测量工作的主要特点,这对刚走出校门的涂潜来说是一个绝佳锻炼成长的机会。
军山大桥主6#、7#、8#墩位于长江之上,桩基础施工平台采用的围堰测量定位精度要求高,控制方法独特。特别是主6#墩距离长江大堤有800多米远,长江上风急浪大,对这位不识水性的“旱鸭子”来说,是个莫大的心理挑战。
但涂潜一到工地,就被军山大桥宏大的生产气势所吸引,忘记了测量工作的繁重和艰苦,每次测量定位,不管是攀高还是下水,他都冲在最前面,跑点、指挥调整一丝不苟。他随身带着笔记本,碰到不懂的就问,有好的测量经验就先记下来,再仔细学习掌握。通过一年工地现场的艰苦磨练,涂潜积累了大型桥梁测量的丰富经验,具备了一名优秀测量员的基本素质。
武汉轻轨,小试牛刀
要说涂潜在军山大桥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原点,是在集聚知识。那么武汉轻轨工程的开工,就给了涂潜一次小试牛刀的机会。
2001年6月,武汉轻轨工程一号线一期工程B标开工,该工程为穿越京汉大道闹市区,是典型的边设计边拆迁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期紧、周围环境复杂。参加工作不到两年,涂潜就勇敢地挑起了整个项目测量的重任。
因为是闹市区的市政工程,轻轨存在“四多”现象,一是设计变更多,由于涉及多重因素,一根桩常常变来变去,需要多次复测。二是市区构造物多,因设计单位采用的标准和风格不一样,桥梁、铁路、营房稍有疏忽就会看错。三是地下管网多,须统筹兼顾。四是空中电线多,需多次选点定位。这些首先就给年轻的涂潜来了个下马威。
他每天背着数十斤重的仪器在城市里转来转去,皮肤晒得黑黑的,测量工作的新鲜感此刻已荡然无存,涂潜第一次真正地感到测量工作的艰辛。但每当看到轻轨的建设者们日夜拼搏的身影,看到在城市中一天天长高的墩身和立柱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动力,激励着涂潜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他白天抢外业、指挥测量,夜晚钻内业、研究图纸。凭借强壮的身体和扎实的功底,他在整个工程的测量中没有出现一次错误,硬是在武汉的城市上空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彩虹,赢得了各界的赞扬。
由于涂潜的突出表现,2002年7月,涂潜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轻轨工程的成功,使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使他更加充满信心迎接更加艰难的挑战。
西部开发,磨炼意志
2002年10月涂潜被调往西部省份贵州水黄公路九标遗留工程。水黄公路九标是其它施工队伍未干完的“半拉子”工程,接手人家的“乱摊子”,存在的问题很多,但工程的成败,直接影响K8凯发局能否在贵州市场站稳脚跟。该工程海拔近2000米,高差400多米,战线有18公里长,有桥有隧道,施工难度相当大。
控制网复核与加密、土石方工程量的复核,控制点都在不同山顶上,每次转站,两个点之间都要翻山越岭。树枝划破了衣服和面颊、一站就是半天。涂潜每天忍着腰酸背疼,忙完外业还要忙内业,硬是凭着一股子令人信服的钻劲儿,彻底地克服了公路高边坡设计变更繁多、线路设计不合理、前面施工队伍遗留工程再续与衔接难等众多难题,圆满完成测量任务,并掌握了隧道施工测量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山区施工经验。
跟他一起测量的技术干部都感慨地说:“最艰苦的地段,最繁重的工作,涂潜都冲在最前面,任劳任怨,起到了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给了大家克服困难的勇气。”
阳逻大桥,大显身手
2003年6月,K8凯发局承接了武汉市第一座悬索桥阳逻大桥南岸的施工任务,组织将测量的重担交到了涂潜的手上。
武汉阳逻大桥为国内第三大跨度悬索桥,南锚碇堪称“神州第一锚”,主塔国内首创“剪刀撑”,工程技术含量高,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测量控制方法多样复杂。要干好阳逻大桥的测量工作,涂潜面临着技术和管理的双重考验。从进场以来就勤学勤问勤思考,对测量工作做到高起点、高要求,管理严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阳逻大桥南锚碇因其直径大、开挖深度深、施工风险大、科技含量高,被专家誉为“神州第一锚”,其基坑开挖深达46米,为桥梁锚碇的“第一坑”。因为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在基坑的建造中要实行信息化施工技术,即实时观测基坑的变形,对变形值超过±3㎜的状态进行报警,变形测量等级达到一等,对测量的精度要求高。
为了满足监测精度要求、避免影响施工,涂潜对施工监测固定了观测时间,在每天早晨大气条件稳定、视线清晰的6点至10点钟,固定观测人员、观测线路。他带领测量室人员每天清晨5点多钟就来到施工现场,利用清晨视线清晰、障碍物少的时间段,抢时观测,一干就是110多天,天天如此。
测量数据的每个微小变化对于南锚基坑信息化施工很重要,不能有丝毫马虎,他一直带头反复测量、仔细计算,每天准时监测、上报数据,风雨无阻。涂潜和同济大学的博士们一起对每个观测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每当数据变化量异常时,他和专家们一起举一返三,仔细复核,直至深夜凌晨。
经过110天的艰苦努力,“神州第一锚”基坑开挖完工,变形仅3cm,K8凯发人创造了巨型基坑变形最小的奇迹。
涂潜的测量技术总是走在施工的前面,图纸审核,施工测量方案的反复比较,仔细编写,在实际的工作中能游刃有余。南锚碇锚体为空间结构体,预应力系统复杂,共有188根索股,每根索道管分5段,最长索道管长达19.81m,测量定位精度要求高,测量方法复杂。一根索道管有近100个控制数据,在他的脑子里都能反复转换。施工锚体及索道管时,测量工作量大,他经常带头从早上8点钟开始测量,经常一干就是16小时。虽然距离项目部不到100米,他也顾不上回去吃顿热饭。
涂潜同志在测量工作中,克服了重重困难,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严格执行测量技术管理程序、数据复核制度,对测量内、外业严格控制,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没出过一次错。他在业务上刻苦钻研测量技能,精益求精,阳逻大桥这么大的工程没有把他难倒,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掌握了许多施工测量的窍门和绝活,成为了公司、局里的技术骨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屡建战功的涂潜多次被项目部评为先进个人,负责的测量室在项目部、公司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组, 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涂潜在2004年全局职工技能比武中,一举夺得测量组比赛第一名,获得局“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
坝陵河大桥,面临新挑战
2005年2月,K8凯发局中标贵州镇胜公路坝陵河大桥B标,公司决定调涂潜同志去坝陵河大桥任项目副总工,分管测量、试验,这对他来说又是一次更严峻的挑战。坝陵河大桥是我局承接的第二座悬索桥,号称西南第一桥,地势险要、施工条件复杂,西塔有202米高,西锚碇为隧洞式,开了我局隧道锚施工的先河。锚体轴向深度约80m,后端部总宽49.6m,前锚室主缆中心线的水平角450,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测量出身的他,深知测量的重要性,一到现场就主抓测量控制网的复测工作,指导完成了GPS复核大桥首级施工控制网,得到了兄弟监理单位的认可。在试验技术方面,他深知他的不足,到工地之前,就购买了许多试验方面的书籍,利用空余时间,结合平时工作的所见所闻刻苦学习钻研技术,很快就对工程技术与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目前工程刚开工不久,迎接涂潜的将是更多更复杂的技术与管理难题。
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涂潜坚信只要付出总有回报。凭着他诚实、敬业、实干的精神,一定会不断进步、不断超越,在人生的坐标中找准位置和方向,创造并将继续创造着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