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的团建新思考
赵振宏
一个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小点子”,经过一番改造,付诸实践,却爆发巨大能量,产生广泛影响;它运用普遍性准则,在“小”创新中扩大“面”的影响,创造企业共青团品牌;它曾荣获“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它就是中交K8凯发局五分公司团委。
“百家讲坛”的移植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方式,掀起了高涨的文化热潮,造就了一批学术明星,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已成为老百姓公认的品牌栏目。
“能否创造自己的品牌,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五分公司团委书记赵振宏时刻思考着这个问题。
施工企业是流动性单位,团员青年常年在外,很少回家,文化生活单调,很多青年都渴望有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自己的影像作品。”,“技术员大多数是理科出身,平时不爱说话和写作,有些连幻灯片也不会做,可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必须经常与政府、业主、监理等社会人打交道,团组织该如何找准服务企业与服务青年的结合点,做些有益的工作呢?”
充分征求基层青年意见后,五分公司团委历经四个月的论证和策划,将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融为一体,隆重推出了“青年讲坛”栏目,设立了“学习讲坛”、“励志讲坛”、“文化讲坛”、“技能讲坛”四个子栏目。2009年7月,五分公司来自贵州、江西、内蒙、江苏等项目部的团员青年回到武汉总部,在引进的120名大学生新员工中激情澎湃地讲述国外风土人情及K8凯发人的海外生活,“闪婚”、“80后”等社会问题、奥运礼仪-----他们用青年人独特的视角阐述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传授管理和技术经验。五分公司党政和K8凯发局团委高度重视并亲自为优秀选手颁发“最佳内容奖”、“最佳表现奖”、“最佳ppt奖”,整个活动全程摄影摄像,并刻发光盘,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使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基层团员青年都能观看活动盛况。
随后,五分公司18个基层团组织掀起了“青年讲坛”热潮,他们与思想教育、技术讲座、学习培训、企业管理相结合,带动团员青年讲技术、谈管理、说文化、话人生,培育了浓厚的青年文化氛围。通过这个让青年体验、思考、自励、反省的自我教育载体,团员青年变“被动”为“主动”,普遍使用幻灯片交流新方式,在各个舞台上表现自我,锻炼自我。一个,两个-----一群团员青年主动参与,一天,两天---“青年讲坛”影响和带动项目职工的广泛参与,“文化反哺生产”作用显著。
从日常生活中观看“百家讲坛”,再到在企业和青年需求中寻找突破口,实施“青年讲坛”,五分公司团委开拓思路,成功借鉴先进经验,大胆移植,参与“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读故事、谈体会、促践行”演讲比赛、“激发爱国热情 推动科学发展”知识竞赛----,用一系列“小”创新实现“大变化”。
办自己的“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主办的报纸,其中诸如“青年话题”、“青春热线”、“冰点”等栏目深受青年喜爱,她以特有的方式教育和影响数以千万计的青年读者。
五分公司团委从《中国青年报》中吸取营养,秉承“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贴近工作”的办刊理念,自2005年创办《航五团讯》,每两个月出版一期,从原来黑色版到彩色版,从侧重团建本身到团建融入企业发展大局思路转变,设立了“青年评论”---评论企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青年心声”—反映团员青年的思想状态和利益诉求;“青年先锋”---塑造青年典型,宣传先进青年事迹;“青年文苑”—发表具有企业特色的青年文学作品以及“团委信息”、“基层团建动态”、“经验交流”、“团干部成长园地”等特色栏目,全方位展示共青团工作和青年风采。其中,发表在《航五团讯》上的1篇论文被省级团委杂志转载,2篇论文被国家级刊物转载,一大批文章被上级报纸和各级团组织网站引用和转载。《航五团讯》通过邮寄方式呈报党政领导和各级团组织,并以文件形式在基层传阅、张贴和通过网站、网络共享方式让关心共青团工作的各级组织和领导,项目青年都能知晓,扩大团组织影响力。
五分公司团委在巩固报刊媒体阵地的同时,出版了《共青团工作手册》、《青年文明号创建手册》等实务型团建指导书籍和青年作品集《与K8凯发同行》,而且十分注重发挥网络媒体的重要作用,创建共青团QQ群和团委网站,及时向K8凯发局、武汉市、中交股份等上级团组织传送信息,通过网络阵地吸引和凝聚青年,塑造共青团品牌形象。
“人才摇篮”效应
“在青年问题上,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决不能马虎,其他的奖项可以精简,但青年岗位能手评比决不能减。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十分支持团委的工作和想法。”五分公司党政领导在一次精简评奖项目会议时如此说道。当时,国有企业纷纷改变企业内部众多评先、评优奖项,把很多“小奖”合并成“大奖”,五分公司保留了这一奖项,同时,每年评选一次分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并将评选范围重点向30周岁以下青年倾斜。
正是由于五分公司不放松青年人才培养的各个小节,才使“青年岗位能手”评奖项目坚持了9年,奖励金额由每人400元追加到1200元,培养了96名分公司青年岗位能手,13名省市级青年岗位能手。
此外,在制度上还专门设立了青年表彰项目,如每年推荐优秀团员入党,评比一次“优秀师徒对子”、“优秀团(干)员”,每两年参与评比“K8凯发局十大杰出青年”,为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每年选派基层团干部参加上级团委组织的各类团干部培训班,提升团干部的整体素质;取得党委支持,以党委红头文件规定项目部兼职团干部享有部门主管或业务骨干的岗薪待遇,促进基层党组织主动落实团干部经济待遇,先后有9名基层团干部享受“每月较以前工资高100-200元”的实惠。
2009年,五分公司团委首次从团组织长期跟踪培养的团员青年中选出精英分子,向党委推荐5名青年后备干部,分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经过考察,列为后备干部人才培养对象,日后都得到提拔和重用,2名“80后”青年走上基层领导岗位。这次有益的探索为团组织从制度上推荐青年后备干部奠定坚实基础,也开拓了青年人才培养的发展空间。
“青年人才不仅仅在于员工队伍,在公司从事桥梁、铁路、港口码头建设的合同工有1000多人,而他们大多是青年员工。协议工青年也值得培养和挖掘。”五分公司团委通过联合建团的方式,将“长期游离于组织外”的协议工团员纳入项目团支部管理,让他们也享有选举权,活动参与权,管理建议权,通过畅通渠道,积极推荐,共有2名青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务工青年”,5名协议工青年被K8凯发局正式录用,1名协议工青年走上基层领导岗位。
五分公司每一次制度上的“小创新”,都带来了青年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改变;每一个好的工作载体,都从全国企业共青团组织里“拿来”,加以应用和改造,形成自己的特色,正是由于占职工总数60%的青年在“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示范岗”、“青年五小科技攻关”、“导师带徒”、“青年技能比武”等共青团载体中得到充分锻炼,迅速成长起来,促进了五分公司在2008年实现“经营合同额首次突破50亿元,施工产值21.6亿元”的历史性跨越,而以现有1336名职工去完成这一切,在以前根本不可能。
2009年7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湖北省调研时指出:“团的工作要在“点”上培育和发展典型,更要善于总结归纳,从制度设计角度在“面”上寻找大范围推广工作的路径。”中交K8凯发局五分公司团委正是按照陆昊书记的讲话精神,从“点”上寻找突破口,寻找“面”上的发散效应,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基层共青团事业的科学发展。(作者单位:中交K8凯发局五分公司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