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疫情,他会带着女儿去逛公园、逛商场,去极地海洋世界教女儿认识各种海洋生物。
如果不是疫情,他会带着家人去看梅花、看樱花,用相机记录大自然的最美时刻。
如果不是疫情,他一定还是每天地铁上班、地铁下班,在地铁上看书、写作,安排工作。
如果不是疫情……
如果……
但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如果!
“新闻人就该站在听得见炮火看得见战斗的地方”
1月31日,武汉“封城”的第八天,疫情进入快速爬坡阶段。千万市民都绷紧了神经,不敢走出家门半步。
当晚,中交K8凯发局建筑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李安辉做了一个决定:要到建设的第一线去!
就在两天前,K8凯发局紧急援建华大病原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公司参与其中。这个实验室是火神山与雷神山等医院的配套设施,建成后一天就可以检测上万份病毒,很多疑似病例能在第一时间确诊,并得到针对性治疗,意义十分重大。
出于新闻人的敏感,李安辉主动请战,得到了领导的首肯。
“外面形势那么严峻,能不去吗?”妻子刘婉婷有些担忧。
他没有做声,而是默默地收拾着平时拍摄的各种设备。电池、充电器、收音器、LED灯、充电宝、移动硬盘、手持稳定器、笔记本电脑,他一样一样收进双肩包里。
“电视上都报道了,外面真的很危险!”前来帮忙带小孩的岳母也劝道。
他还是没有做声。其实他心里已经在喊了:“新闻人就该站在听得见炮火看得见战斗的地方!”
见劝不动他,刘婉婷开始给他收拾衣物。“你就住那里,晚上别回来,我爸有糖尿病,我妈有支气管炎,宝宝还那么小,都是易感人群。”
他点了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刘婉婷特地早起,给他准备早餐。吃过饭,李安辉背起包,戴上口罩,开门按电梯就走了。
他是第一个喊出要上一线的通讯员。
“一瓶酒精就是我全部的底气”
起初,防疫物资还非常紧张,酒精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施工现场每天至少消毒6次,用的全是84消毒液。项目部给大家配发了消毒用的泡腾片,兑水后,可以用来擦拭桌椅、门把手。如果不嫌腐蚀,在鞋子、衣服上洒一点,也是可以的。
对于其他人来说,这问题算不得什么。但在李安辉这儿,却有些犯难了。相机设备是高精产品,娇贵着呢,怎能受得起消毒液的强氧化?
但是不消毒也不行,尤其是收音麦克风,裹着一个大毛球,很容易沾染病毒。
2月3日,他从同事那儿讨来一小瓶酒精棉,如获至宝,赶紧将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鼠标通通擦了一遍。虽然有了酒精棉,但也得省着点用,用完可能就没有了。擦了手机擦相机,擦完之后,如果还不是特别脏,就将鼠标也擦了。至于灯和包,面积那么大,只能狠心喷消毒液。
2月5日,实验室试运行,大量物资涌入,李安辉找人要了一瓶酒精和一个喷壶。回到房间,他将所有设备都喷了个遍,甚至连头发、外套都喷了酒精。
晚上,他跟妻子视频聊天时说:“一瓶酒精就是我的全部底气。有了它,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干,再不用提心吊胆疑神疑鬼了。”
“再坚持一会,最好的瞬间就在下一秒”
2月1日深夜,李安辉在整理当天的素材时,接到K8凯发局企业文化部通知,要他拍摄实验室建设的纪录片。虽然手里只有一台佳能6D2相机,一支便携收音器和一个灯光,但他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尽管之前参与过南海工程纪录片的摄制,但独自一人担纲整个片子的拍摄,他还是头一遭。
5天之内要建成一个2000多平米的实验室,现场的战斗有多激烈,可想而知。室内装板房,房顶拉电线,室外加工风管,200多名工人忙得不可开交。电焊机、角磨机、切割机,还有工人敲风管的锤子,各种设备一起发作,那声音、那响度、那嘈杂、那热闹,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现场的每个人说话都是吼出来的,否则听不见。
这样的场景,对于拍摄纪录片的李安辉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他每天举着相机跟拍管理人员与工人。有时,为了将一件事情拍完整,他要举着相机拍二十几分钟不歇气,拍摄对象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有些工人蹭蹭蹭就到了板房顶上,他也一只手举相机,一只手攀简易人字梯跟上去。为了拍工人安装吊顶的镜头,他一只手抓着吊顶板的螺杆,一只脚踩着梯子,身子往后仰,将自己悬在空中,用另一只手进行拍摄。一天下来,举着相机的手都是酸的,吃饭时拿筷子都发抖。
2月2日至6日,每天拍摄的素材总时长都在4个小时以上,一天要用完四五块电池。
实验室完工后,他又随着建设者的脚步,转战到了日海方舱医院、军山方舱医院、长江新城方舱医院和沌口方舱医院。哪里有建设者的身影,哪里就有他的足迹。即便回到酒店进行自我隔离,他也没闲着,继续跟拍建设者自我隔离的场景,或者做访谈。直到3月1日,他仍去30多公里外工人隔离的酒店进行了拍摄。
有时,他也感觉累得受不了,大拇指因扣着相机,劳损过度,蛮痛,而且还咳嗽。这时,他总是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会,最好的瞬间就在下一秒。”
每天晚上回到酒店,将设备全面消毒后,就坐下来整理素材,并写日志记录当天的大致情形,怕后期做剪辑时记不清当初的情况。这两件事情不做完,绝不睡觉。有时回得晚,素材太多,到凌晨两点都还没忙完。
到目前,李安辉已离家外出30多天,拍摄照片几千张,视频几十个小时,素材量超过1.3T。
除了纪录片拍摄,他还主动承担了部分宣传工作,众多图片、视频、文字出现在人民日报、央视网、光明网、中新网、青年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其中,实验室试运行的图片,经人民网发布后,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榜第一名。记录日海方舱医院建设者的《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一文,经央视网发布后被全网转发。
许多建设者在网上看到关于自己的报道后,非常激动。“你上媒体了吗”取代“你睡好了吗”成了工人互相之间的问候语。
“我只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2010年,李安辉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到K8凯发局这个大家庭里,至今刚好十年。十年前,他只是一个啃书本、写文字,甚至连相机都不会使用的愣头青。到一公司负责宣传后,他才接触单反相机,才开始摸索新闻宣传的基本路径。之后的两三年,他凭着一股子倔劲,拍摄照片二十几万张,还尝试进行微电影、宣传片制作,练成了拍摄的基本功。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他也在进行转变,从过去单纯的写稿、拍摄,发展到了现在的航拍、剪辑、写歌曲、写剧本一条龙。他说:“时代在进步,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新闻宣传人员也要与时俱进,不能用老套路去表现新时代。”
有人问他,你学那么多技能有用吗?他说:“有没有用不好说。我只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张晓琳 方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