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专题专栏

项目管理提升

首页 新闻中心 专题专栏 项目管理提升

“见不到光”的地下建设者

发布时间:2023-10-09阅读次数: 次

“嗡嗡嗡……”“砰砰砰……”破碎机正在拆除临时挡墙。9月6日,中交K8凯发局成都地铁30号线一期项目四工区分水站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26岁的项目技术主管刘洋从车站地面沿着临时梯笼,走下三层台阶,深入到20多米深的车站最底部,再向前走进一个椭圆形隧道,开始检查洞内5000多个管片的安装质量。

尽管已经入秋,地下空间温度降到30摄氏度以下,刘洋一路下来,还是浑身冒汗。从他所处的分水站沿着隧道西行700多米,可通向玉石站。两站间有左线和右线连通,未来,地铁列车将通过两区间的隧洞往来穿梭。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K8凯发局一共承建7座车站,6个盾构区间。分水站和玉石站区间,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简称‘玉分区间’,”刘洋说,“从车站场地整平、绿化迁移、车站主体完工到区间贯通,我参与了全过程。”

实际上,刘洋的工作环境大部分都在地下。从下阶梯那一刻起,他和工友们的地下之旅就开始了。外面的天光逐渐消退,地下的幽暗逐渐加深。他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利用盾构机打通分水站和玉石站区间的左右线隧洞。

2023年3月8日,区间左线盾构机下井并安装调试,至3月30日正式启动掘进。随着盾构机的掘进,刘洋他们全然进入了地下空间,虽然洞内有一定照明,但和户外阳光亮度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每天早上7点就要来到作业面,意味着刘洋6点就要起床,进入隧洞后一待就是一整天,到晚上7点下班。

“在冬季时,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一天都看不到太阳。作为西部城市,成都天亮很晚,早上7点钟依然一片暗黑,晚上从洞内爬出来又进入黑夜。”刘洋说。

除了难以见到阳光,隧洞内的高温也是超乎寻常。盾构机直径达6.3米,几乎把整个隧洞一端占满,就像一个巨大的散热器。机器上的液压油缸、空压机等设备散发出股股热量,让隧洞温度迅速上升。

“盾构机周边温度达50度以上,由于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技术人员要随时跟机作业,即便在冬季也会热得冒汗。”刘洋回忆。

进入5月之后就更不必说。一天下来,刘洋的衣服能拧出几斤水来,汗水几乎没有停过。“我和工友们每人每天能喝8瓶水,就是8斤,却上不了几次厕所。”刘洋说。汗涔涔、湿漉漉,成为一种常态。

按照线路设计,玉分区间要在地下侧穿三个居民小区、紧邻3座学校,其中住宅区与隧道外边线最小间距仅有4米。隧洞沿线又紧挨众多电力管线、路灯电缆线、雨水管等设施,施工风险极大。

“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拦路虎’!”刘洋说——瓦斯!

原来,项目前期地质钻探显示,玉分区间为低瓦斯工区,隧洞掘进期间有天然气将从基岩裂隙中逸出。“虽是低瓦斯,听起来不严重,但一旦瓦斯气体聚集又得不到稀释,与氧气结合再遇上明火,必将产生重大威胁。”在项目施工交底会上,技术部部长朱超说。

为确保低瓦斯隧道施工安全,刘洋和其他3名同事在玉分区间正式施工前三个月,就共同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脱产学习,并通过考核发证,成为正式的“瓦检员”。从此,他们开启了“盾构技术管理+安全协管”的多任务模式。

从技术员到瓦检员,刘洋比之前增加了更多工作量。“其实自从盾构机正式掘进开始,我心里就多了一份‘挂碍’。”刘洋说。盾构施工要把瓦斯监测放在首位,这是安全的前提。

进入井下,换一身红色防静电服,门禁处过一道静电扫描,手掌按一下静电消除装置,上交手机、打火机和其他金属到储藏柜……从今年3月盾构机掘进开始,刘洋和工友们的状态和之前完全变了样。这是一套必经的流程。

“没手机多难受啊!”刚开始工人对收手机还有点排斥,然而,刘洋在对工人进行三级交底时,苦口婆心地讲解了手机易产生静电引发瓦斯爆炸的原理,让大伙终于接受管理规定。

除了防静电服,刘洋身上还带着“四件宝”:风速仪、气体测试仪、光干涉式甲烷测定仪和防爆手机。瓦斯是地下空间有害气体,主要是甲烷,具有爆炸性、渗透性、不稳定性和窒息性的特点。因此,做好瓦斯监测、加强通风、防火是关键。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在盾构机上安装8个瓦斯传感器和7个防爆风机,并在瓦斯易泄露的螺旋机出土位置设计风电闭锁系统,当盾构机二次通风系统异常导致风速低于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切断电气电源。”项目负责人徐波介绍说,盾构机改造完成了,人为管控更重要。

为确保万无一失,每天盾构机施工时,作为瓦检员的刘洋还要对更多关键部位进行人工检测。于是,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和光干涉式甲烷检测仪就派上用场。

盾构机中盾顶部油缸、盾尾内部管片顶部、螺旋机出渣口、台车尾部二次风机上方、成型隧道断面上半部……这些距隧道顶部以下20到30公分的部位,是刘洋每天的重点监测对象。

“大部分部位是每4小时监测一次,而盾构机出渣口则要每小时监测1次,及时上报并做好存档记录。”刘洋说,这是实打实的,绝不容许走形式。

玉分区间是K8凯发局承建的6个区间中唯一一个低瓦斯工区。这也是所有作业面中唯一不允许带手机进现场的工区。“一天12个小时在地下,午饭都有人送进来。刚开始一整天摸不到手机很难适应,感觉几乎与世隔绝了!”刘洋回忆道。

直到晚上下班,刘洋才能从进门处柜子中拿到手机。一打开简直是花了眼,数百条信息像暴雨点一般迸出。

“为了不让家里担心,我提前跟他们说了,白天我可能经常接不到电话,这是工作需要。”他的父母在2600公里外的内蒙古通辽市,牵挂着他,也理解支持他。

盾构施工区内,几乎每一班都有17人共同作业。瓦斯检测、通风检测、盾构机掘进质量控制、隧道管片安装……整个施工过程如同地下“流水线”,一刻不停地运转着。

刘洋说:“也许你认为,在不见天日的隧道内待一天会感到沉闷压抑,但其实忙起来时间过得很快,好像忘了外面的世界。”

今年6月2日,玉分区间左线隧道贯通;7月14日,右线贯通。同时,玉石站和分水站也均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这些,为后续工程移交、轨道铺轨试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刘洋和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玉分区间成功消除了瓦斯安全风险,高效实现了贯通。如今,车站开始后续附属施工,隧道内进入最后管片消缺完善阶段……

刘洋所在的分水站驻地,距离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春熙路不到10公里。“偶尔出去一下,忽然感觉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了,身上还带着尘灰和泥巴,从工地一下走进繁华,觉得自己很突兀。”刘洋说,“我觉得还是在工地更让人感到充实。”

站在分水站的地面上,远处可见高楼大厦。这里是成华区、锦江区和龙泉驿区三区交界处,随着地铁30号线的建成,未来这里将成为一片新的热土。

“我想看见30号线全线通车的那一刻,想感受一下崭新的地铁风驰电掣地穿梭,想看见一条地下长龙涌动起来,成为成都轨道交通新的地下大动脉……”刘洋感慨道。

与刘洋一起在地下工程工作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在默默无闻地奋斗着。也许他们是“见不到光”的地下工程建设者,也许他们是无名的人,但他们的艰辛付出、创造的价值,值得铭记。(杜才良)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