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凌晨3时,伴着蒙蒙细雨,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慈溪特大桥A段38号墩承台稳稳灌入最后1方混凝土,标志着大桥首个承台顺利浇筑,同样稳下来的,还有大桥A段架子一队现场副经理张伟一直悬着的心。其实施工前,怎样实现业主要求的“标准化开工、一次成优”目标让张伟犯了难。
慈溪特大桥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起前湾新区庵东镇十塘横江,南至慈溪市坎墩镇四灶江,与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浅滩区引桥相连接,全长约13.5公里,最大跨度112米,共有335个墩柱。桥梁线路长、承台多、标准高,是张伟刚进场的第一感受。
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站前4标合同额超70亿元,是中交K8凯发局目前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慈溪特大桥是标段内重要组成部分。38号墩是4标段的先行段,是全线首个陆上钻孔桩的施工点,对张伟及其团队在现场管理、工艺创新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38号墩也是项目当前迎检最多的标准化开工点,代表了标段的整体形象。这无形中又给张伟增添了几分压力。
“当时真的压力很大,与国内其他顶尖建桥团队同台竞技,我做梦都想着怎样把现场管理好。”张伟回忆2022年11月,他刚进场时的情景。“但既然来了,就要踏实地管好现场,桥梁就是我的命根子!”
大桥施工,一般讲究又好又快,即施工进度不能落后,还要让现场干净美观。特别是后者可不像打扫自家客厅这么简单。
承台施工前,最困扰张伟的是确定现场材料的存放方式。项目部组织开展的“聚众智 推动全员创新创效”活动给了他启发。“能不能在现场也开展类似的活动,聚集团队智慧,为材料存放平台建言献策?”
说干就干,张伟组织召开“头脑风暴会”,向在场的技术骨干征集好的建议和计策。“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一样,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每天晚上都在脑海里推演各种可能性。”回忆当时的情形,架子一队技术主管康磊仍然头痛不已。
有人主张沿用以往的存放方式,用建筑垃圾回填土坑,上覆钢板作为存放平台,技术成熟且施工速度快。
“绝对不行!这种方法成本高、对环境破坏大,且无法重复使用。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工点对面就是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公园里有白鹭等动物,它们对扬尘和空气质量都很敏感。旧平台免不了建筑垃圾带来的扬尘,现场形象肯定也不美观整洁。”张伟始终坚持己见。一时间没有定论,但思路逐渐打开,关键要解决平台带来的污染和成本高两大难题。
那段时间张伟办公桌铺满了草稿纸,纸上画满了常人看不懂的图案和符号。这些是张伟独有的“思维导图”。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一天休息时,张伟偶然瞥见墙上的足球海报,身为足球迷的他望着那平整的绿茵场陷入了沉思,突然灵感在脑海中蹦出。如果将“绿茵场”铺在现场可不可以呢?“康磊,你来一下,平台有戏了!”张伟又惊又喜地向康磊喊道。
“这种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在平整土地表面覆上塑料膜,再覆盖一层草皮,让土地穿上一件绿色的‘外衣’”。张伟一边兴致勃勃地给康磊讲解,一边还画起了草图。“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新,却能降低成本,保护土层,还能做好现场美化。”
最终,张伟和团队提出了“新式膜袋封装粉土材料平台”的方案,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塑料膜可以隔绝雨水,草皮可以抑制扬尘。哪怕是在下雨天都可以保证土层干燥,告别了以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
除了“新式膜袋封装粉土材料平台”工艺,张伟团队还应用“桩基施工可移动式钢平台”等其他工艺工法,省去了建筑垃圾回填环节,节约了成本。钢平台刚度更大,钻机钻孔平台稳定,桩基施工成孔质量好,场地也更加整洁干净,更符合标准化施工要求。
清爽、干净,是38号墩工点给人的第一印象。“震撼,只能用震撼去形容。”这是业主对现场的评价。前来检查的业主和领导都会驻足拍照,并希望项目部把这些优秀的工艺工法推广出去。而这样的标杆现场,离不开像张伟这样的“守望者”的务实和创新。(刘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