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万物始苏。2月20日,中交K8凯发局承建的泸州市榕山长江大桥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安全条件确认、机械设备检查、吊具钢丝绳准备……节后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建设者们正投身于大桥钢梁施工的热潮之中。
榕山长江大桥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境内,跨越长江,总长1505米,其中主桥长1055米,主跨530米,为高低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其中,1号主塔高162米,位于北岸江边;2号主塔高204米,位于南岸的江中央。
该桥是泸州市重要惠民交通工程,建成后当地将取消榕山、连石滩两个渡口,消除长江渡运安全隐患,同时推动泸州交通网络实现一体化,有效融入成渝都市圈。
大桥主桥上部结构划分为87个梁段,包括1号索塔35个梁段、2号索塔51个梁段和1个中跨合龙段。每个梁段由钢梁、桥面板及斜拉索构成。其中,钢梁采用格构梁形式,由主纵梁、横梁、小纵梁及桥底检修车轨道梁构成,钢梁总重约8900吨。钢梁杆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螺栓总量约14万套。
目前,大桥上部结构施工进入冲刺阶段,中跨仅剩2个悬拼段即可合龙。然而,钢梁前期施工过程却是困难重重。
北岸临近桥区的进场道路狭窄崎岖,陆运钢梁、桥面板和大型设备都面临极大交通限制。同时,桥区还存在着低水位、浅滩区、礁石以及窄航道等复杂条件,使得运梁船难以靠近岸边。
“无论是陆上运输还是水上运输钢梁,都是件棘手的事。”面对困境,项目负责人王鹏带领攻关小组制定策略,首先通过陆运将钢梁等材料从厂家运至项目部南岸的梁场存梁区。
材料到了南岸后场,如何转运到北岸1号塔区成了关键。王鹏说:“北岸路况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无法解决,只能从水运方面寻找突破口。”
建设者们经过反复勘察分析,提出将2号主墩栈桥前端延伸至深水区的位置作为出梁码头,并用吃水深度较浅的小船将钢梁转运至北岸1号塔区临时码头,然后通过180吨汽车吊吊装上岸。这一方案成功解决了低水位、浅滩区及窄航道条件下吊梁和运梁难题,同时也避免了使用大型设备进场整体吊装的限制。
项目部还巧妙地在南岸运输便道上方搭设了高空支架,并延伸南岸梁场的龙门吊轨道至支架顶部。通过这种方式,龙门吊可将钢梁提升至便道上方,形成场内出梁站。落梁后,由运梁车及船舶接力运输至北岸1号塔区。这种方法不仅避开了转运时南岸353国道交通主干线车流量大、车速快、运输钢梁等大型构件面临的安全隐患,还大大提高了钢梁运输效率。
然而,挑战就像雨后春笋不断冒出。在解决了钢梁运输难题后,桥面吊装作业又迎来了新的“拦路虎”。在方案讨论会上,项目技术负责人唐栋梁说:“为加快工效,一般叠合梁施工采用‘两跨一吊’、湿接缝前端‘两跨一浇’的方式。但是该桥面宽仅24.5米,在窄面条件下,受斜拉索阻挡,全回转桥面吊机吊幅受限,吊臂不能太长,无法实现‘两跨一吊’,只能‘一跨一吊’,因此必须在湿接缝浇筑工艺上想办法解决工效问题。”
为突破这一困境,项目团队进行头脑风暴。大家认为:常规“两跨一吊”、湿接缝前端“两跨一浇”工艺为避免湿接缝开裂,在等强度期间不能使用桥面吊机。因此,悬拼端需要停工约两天,空耗了工期。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钢梁必须采用“一跨一吊”工艺,同时将桥面吊机吊臂缩短至合理长度,以避开斜拉索的干扰;湿接缝采用“一跨一浇”工艺,湿接缝浇筑顺序由常规的前端浇筑改为滞后两跨浇筑。项目部还首次提出在湿接缝混凝土等强度期间,前端同步进行钢梁临时螺栓、冲钉的置换及斜拉索PE管的挂设施工,这就解决了常规工艺空耗工期的问题,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
同时,为应对极端气象条件下主梁长悬臂施工时的抗风稳定问题,项目部还在南岸2号墩边跨合适位置设置了临时支撑墩。
建设者们齐心协力,历经数月奋战,于2023年5月31日完成1号索塔钢梁吊装。2023年6月13日,2号索塔钢梁施工启动。目前,大桥上部结构施工稳步推进,合龙步伐不断加快。(张青龙 唐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