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组长,水太大了,一打开闸门,水就往外涌,根本止不住……”正在现场掘进的盾构机司机郭超边操作出水阀,边紧急向组长汇报。“快快快,先将阀门关住,将水源控制住。”电话里,项目技术负责人郭金话音刚落,一股浆液又从螺旋机后方喷涌而出,现场工人衣服上、脸上、胳膊上都淋了泥浆。
“太难挖了!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盾构机已经前后停机130多次,一开机,机器就显示推力过高。”顾不得满身污泥,郭超焦急地反馈现场情况。
中交K8凯发局成都地铁30号线一期工程作为中交集团第二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项目”以及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规划项目,对于加强成都东西走向的交通联系,实现成都战略东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地形地质影响,整体“V”字型的地势走向给项目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2023年3月27日,是郭超在成都地铁30号线项目正式上岗的第一天,此前他已经在成都地铁13号线、武汉地铁16号线等多个项目驾驶过盾构机,具有丰富的盾构施工经验。然而,玉龙区间此时的场景还是令他大吃一惊,现场局势比他以往经历的都要特殊。
盾构机前方水大、挖出来的渣土稀、运输渣土的皮带机上会漏泥渣,清理时间延长,盾构机前方的水再次汇过来,涌水更大,如此往复。
隧道涌水陷入恶性循环。
“找到涌水原因是唯一的方法,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对症下药。”工程要求高,地质环境复杂,双重压力令大家如芒在背。
“是不是因为咱们把盘古玉石公园内的两个水塘给挖穿了,导致水塘内的水一直在往下渗漏?”工期紧、任务重,“涌水大作战”成为了首要任务,郭金总结以前的隧道施工隐患点,结合玉龙区间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原因。
“根据水量测算,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工区技术负责人徐冬冬说道。如果是池塘漏水,水会从上往下漏,水含量会由上往下逐渐降低,但经过对前方地质层的取样分析,在池塘下方至盾构机的部位,水量并非递减,该原因可以排除。会议室里,气氛凝重,现场急需一个解决方案,大家都在快速思索。
2000,2300,2500……
与此同时,在地下,由于长时间关闭闸门,每过一分钟,隧道底部的盾构机推力就增加一分,已远远超出施工方案里设计值2000千牛,峰值甚至飙升至3400千牛,盾构机上的掘进参数,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上下波动……如果推力过大,受力不均,不仅会导致盾构机失去平衡,还会由于盾构机向前的作用力是施加在已铺设的管片上面,而极有可能导致已完成的管片出现破损,甚至更危急的情况……时不待人,郭金立刻带领试验人员和技术人员深入隧道现场。
30多米深的地下,液压油缸持续发热,现场温度比以前高了5度,一度攀升至45摄氏度,拿衣角抹一把鬓角的汗珠,长时间的闷热难耐让郭超情绪陷入低落。但技术团队的到来,给了他希望。
“下方有一股水流,就像个水龙头一样,一直在冲刷前方的刀盘。”排查完隧道内部,郭金身上早已湿透,汗珠沿着帽带落下,他顾不得这些,将目光聚集到了眼前的新发现。
原来,水流来自已施工区域后方。“v”字形的隧道走向,导致银龙区间成了地下水汇集处,根据前期地面勘测报告,该区域主要为粉细砂,地下裂隙相对较少。但根据现场取样,现场岩层比勘测中的发育程度更高,部分已发育成为砂岩,而砂岩和砂岩之间,裂隙比细粉砂大得多。因此,原本掘进产生的空洞缝隙,会出现涌水,伴随着盾构机的每一次掘进,地下水不断向地势低的刀盘区域喷涌。
问题一经发现,立即给项目团队打了一剂“强心针”。
按照原先的施工方案,简易的二次注浆加之土壤压力,就可以将隧道与土层的缝隙填充密实,使水不会到处流动,但显然,目前的情况下,原本的施工方案并不适用。
必须先将盾构机尾部的来水堵住。此时现场,大家的目标一致。
堵住来水,就得让后方管片更加密实。增加二次注浆、甚至三次注浆,并安装止水环,这是唯一的办法。
思路有了,实施过程仍然面临更多挑战。
“水太大了,就跟水龙头放水一样,泥浆一注上去,立刻就流走了,拦都拦不住。”现场注浆工荆金生着急地说。由于二次注浆和止水环的初次凝固时间过长,截断管片背后来水的方案,刚一实施,便扑了空。
“快”是郭金对于二次注浆的首要要求。但是,又不能过快,要精准把握时间,混凝土还没有从机器里输出便凝结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为了让注浆时间又快又符合现场工人实操进度,郭金将试验室“搬”到了现场。
通过两个一次性纸杯在现场来回“倒杯”进行试验,根据不同的水量灵活调整二次注浆液的配比。“倒杯法”的实地测验很快就让流动的水被拦截住了。
但是显然,玉龙区间双线全长3243米,除了二次注浆,还要尽可能让流动的水即使渗过二次注浆形成的混凝土,也没办法跨环流动。
在郭金的带领下,团队将已安装的管片重新打孔,让已紧紧贴合隧道内壁的管片每隔3环便做一个止水环,在“V”字形底部等地下水更密集的地方甚至做到每一环掘进都安装了止水环,确保“地下蛟龙”滴水不漏。
“报告,已无漏水现象。”4月27日,经过对盾尾管片进行开孔检测,漏水情况已得到全面控制。“地下‘蛟龙’的涌水大作战,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终于打赢了。”这些天,一直在隧道跟班作业,郭金心头的重担终于可以稍微放一放了。(梁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