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挑战,而现在,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却快要把它完成了。我有时甚至感到有点不真实。”中交K8凯发局扬州新能源产业园东区建设项目负责人张立伟说。
张立伟口中的“挑战”,是在60天内,用300多种管线“织”出一张面积超12万平方米、厚度为15.8米的巨型“天网”。
扬州新能源产业园东区建设项目是中交K8凯发局目前最大的新能源工厂建设项目,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施桥镇,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土建、钢结构安装、机电安装及室外配套等。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就达24.3万平方米。电池车间是一期工程的主要功能用房,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内部设有满足电池生产工艺的机电系统。
电池车间施工复杂程度远超想象,包括消防、空调、电气、动力、通讯、照明等系统,这些机电系统的300多种管线互相交错,密密麻麻地“拥挤”在车间屋顶下,要在短短2个月内将每一根管道几乎无偏差地放在指定位置,难度不亚于用上万根发丝编织出中国结。根据施工要求,2023年6月30日前,电池生产车间必须具备使用人设备进场条件,这意味着项目团队要在仅仅半年时间里建起一座如此大规模的车间。
今年1月18日,张立伟被调入项目部,负责机电生产管理。在此之前,他是中交K8凯发局三公司船机分公司的负责人之一,建过大桥、修过码头港口等工程,“大风大浪”见过不少。可当他看到电池车间的设计图时,却被密密麻麻的线条给吓住了。图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代表着一条管道,密密麻麻的管道,在图纸上看起来都费劲,要精准安装为实物,难度刷新了他的认知。
然而,更刷新认知的事还在后面:经过BIM建模模拟,项目团队发现施工图纸存在着约2.2万处管道碰撞问题。
这些管道组成的“密网”,像是蒙在了张立伟的脸上,让他一时间感觉压力大得有些透不过气来。
可在更大的工期压力面前,张立伟没有停下的机会。他立即通过技术团队与中交K8凯发局所属武港院取得联系,开始了消除管道碰撞问题。为了提高效率,武港院成立了技术小组,将BIM模型带到了施工现场,在讨论会上再与专家组远程连线,三方聚力。
“管线太过复杂,BIM无法解决所有的碰撞问题。”项目技术团队负责人沈委慈给张立伟打了“预防针”。半个月后,80%的管道碰撞点被完全消除,施工局面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然而,张立伟的期望更高,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他知道“80%”还不够。不谋而合,项目团队也注意到了现有的BIM技术无法满足如此复杂且紧迫的施工要求,在得到中交K8凯发局的大力支持后,他们决定对BIM技术进行“升级改造”。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拥有优秀师资力量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并很快与校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经过深入合作,对BIM技术应用层面进行了深化,对原有的整体模型进行切分拆解,分别以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管道等为依据,将模型进一步细化,并用不同颜色、不同编号代指,“现在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要安装动力系统,只用选中它的编号,模型中关于它的位置、高度、距离、直径大小等数值都会清晰显现出来,整个机电安装施工就像堆积木一样简单。”现场机电安装负责人之一李文海兴奋地说。过程中,通过细分拆解,项目团队更容易识别出管道堵点,又解决了10%的管道碰撞问题。
“到目前为止,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已经解决了2万个问题,施工局面差不多打开了。”张立伟有了自信。可这种自信很快就被“迎头痛击”。
“图纸就是施工的指南针,怎么能说换就换?”3月30日,当得知因电池生产工艺升级而要将配套机电系统“大换血”时,张立伟忍不住爆发了。项目已经进入到了机电系统施工筹备的后期阶段,换图纸则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再来。
与他有着同样心情的还有机电工区的技术员们,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离奇的事情。
“因为电池技术在不断升级,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的机电系统也要跟上‘步伐’,图纸‘更新迭代’也会是常事。”最终,项目负责人汪金洲的解释说服了大家。
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基础设备、机电管道的调整,项目团队又重新进行了BIM建模,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加上外部专家的助力,半个月后完成了新图纸的设计。
但难题并未就此结束。4月16日,动力站使用设备又更新了。为了新选型设备的正常运转,项目技术团队又重新制作了车间内的动力系统模型,并对机电管道进行了重新梳理。
4月28日,新的施工图纸出现,机电管道布设位置进行了部分调整……
“‘流动’的图纸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如今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也能很熟练地应对了。”张立伟笑着说。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5月,扬州春风正得意,美景胜无双。张立伟和800多名K8凯发局建设者却无暇欣赏身边的风景。
电池车间焊花飞舞、机器攒动,在升级后的BIM模型的帮助下,一根根管道被快速安装到屋顶下方的吊架上,错落有致,似白玉珠帘。张立伟拿着最新的图纸核对着管道的安装位置,不时催促着进度。
在他的头顶,“天网”正在成形。(许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