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正值一年春风渐起时,万物复苏,水涨草青,桃花也含苞待放,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这是一个专属女性的节日。而在古代,女子有一些很好听的别称,如巾帼、红颜等,文首那几句诗出自《诗经》,是一首赞美新娘的诗,意思是娶到贤淑温润的女子,一大家子都会和顺美满。毋庸置疑,女性对于一个民族的素质而言,始终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作用。通过爬梳史籍,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不难发现很多古代女子的形象依然沉浮在今人的脑海里,或似明媚的光,惊艳了人们的眼睛,或似蓬松的云,带动了人们的遐思,或似绵柔的雨,温润了人们的心灵,或似一轮明月,承载着人们的向往与寄托。
作为女儿,她们成为了父母的骄傲——
俗语说,女儿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女儿是女性来到这个世界上获得的第一层身份,这种血脉之情迸发过很多感天动地的故事。
西汉年间,有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淳于意弃官从医,悬壶济世,有一次遭人陷害,须押送至长安受肉刑之苦。在告别家人时,淳于意看着五个女儿哭作一团,叹气道:“可惜我家没有男丁,在急难之际,无人助我啊。”缇萦听了,毅然决定随父进京,千里路途风餐露宿,照顾父亲生活起居。到了京城,缇萦为了营救父亲,直接上书汉文帝哀求道:“我父亲为官时素有清廉之名,如今就要被执行肉刑,有些人因此而死,有些人因此身体毁伤,即便改过自新,也无法复原,这让我感到悲痛,我愿被收入官府为婢,终生代父受过。”汉文帝很怜悯缇萦的孝心,免除了对淳于意的刑罚,亦未让缇萦去当奴婢,并下令废除黥、劓、刖三种肉刑,改由其他刑罚替之。缇萦救父的孝行,从此千古流芳。
东汉末年蔡琰,字文姬,是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女儿,她从小聪慧,蔡邕夜间抚琴,有琴弦忽断,蔡文姬一听便知所断何弦。当时烽烟四起,群雄逐鹿,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在北方生活十余年,后来,曹操以金璧将她赎回。曹操见了蔡文姬问道:“我与你父是旧交,原来他收藏了诸多古籍,如今还在吗?”蔡文姬回答:“因战乱流离,书籍四千余卷皆已不存,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余篇。”曹操惊叹道:“那我派十人去你家中听你背录。”蔡文姬拒道:“不必了,只要给我纸笔,楷书或草书我皆可为。”缅怀父辈,最好的做法就是将他念念不忘的事业延续下去,蔡文姬不仅告慰了其父,也为中华文化多留下了一颗火种。
女承父志,传承家风并发扬光大,北宋监察御史曹修古的女儿做出了榜样。曹修古因直谏被外贬,后遇赦复官,还未返京便因病去世。他为官清廉,家属竟无钱财安葬,同僚们非常同情,共同筹集了很多钱送到家中,曹修古的女儿哭着对母亲说:“父亲在世时,从未收受他们分文,如今也不能因此连累了他一世清名啊。”同僚们又提出,把钱留下作为嫁妆吧。曹女慨然道:“以父亲下葬之钱作我的嫁妆,岂是曹修古的女儿所为呢?”遂坚决不受,众人都感喟曹修古与其女的清操。
作为妻子,她们是丈夫的贤内助——
古语有言:“得贤内助,非细事也。”世人称协助丈夫治家有方的妻子为贤内助,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关乎社风民风与政风,在史书记载中,贤内助数不胜数。
东晋年间,笑酌贪泉而廉心不改的吴隐之,家中就有一位贤内助。吴妻很支持丈夫守廉为民的志向,并用节俭持家的行动来响应。她长年自己出去背柴烧饭、纺布织衣,不以清贫生活为苦,有人劝她,何必如此委屈,吴隐之的妻子却道:“吾夫自洁自爱,且要将俸禄救济他人,我特地以勤苦来多助廉一分啊。”
被誉为元代青天的姚天福,其妻杨氏是他坚强的后盾。有一次,姚天福弹劾朝中重臣阿里海牙,此人想拿一些金器买通杨氏,请她向姚天福吹吹“枕边风”,好放他一马。杨氏直接将贿物上交,并到宪司提醒丈夫道:“你正要弹劾他,他却行贿于我,说明定是心中有鬼,我又岂是能被收买的呢!”此语正被阿里海牙听到,阿里海牙羞愧难当,直言:“原来我只知道姚天福清廉,谁曾想夫廉妻亦廉!”
作为一名贤良的妻子,以其女性视角提炼的智慧有时会对丈夫的事业起到重要帮助。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生性节俭,总是穿旧衣服,有人劝她扔了,她说:“应当为天地爱惜物力啊!”有一天,朱元璋将元朝的宝物摆在堂前,请马氏一同欣赏,马氏看过说:“你看,元朝有这么多宝物,但他们却不能永久守住,依我看,不是他们不懂宝,而是他们遗漏了一样最重要的宝,您知道是什么宝贝吗?”朱元璋若有所思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是以贤人为宝。”马氏很高兴地说:“咱们都出身贫寒,过过苦日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如今国家最需要的是直言进谏的贤人呀!”
作为母亲,她们为孩子树立了人生的追求——
女性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是母亲,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伟大的母亲,他们不仅培养了杰出的后代,其教育方式更为后世留下了范本。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孟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提供了经典教材。孟母的伟大之处在于她能够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按照不同阶段给予儿子不同程度的教育,培养了孟子好学、知信、明礼的品德。
位居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四岁丧父,其母郑氏自食其力,苦养幼子。郑氏特别注重教育,即便在冬天大雪纷飞时也不停歇,她将芦苇烧成灰,在火炉映照下手把手教欧阳修学习练字。郑氏告诉欧阳修:“你的父亲为官时廉而好施,不留余财,并说‘莫让钱财累人’,你要继承这种美德。”后来,欧阳修入仕了,经济虽然好了起来,但郑氏仍像以往节俭度日,并无二般。在欧阳修被贬谪时,郑氏依旧神态自若、宠辱不惊,并教导欧阳修道:“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本是贫寒之家,你我都要泰然处之,不能随际遇改变而变。”欧阳修之所以能凭人格、文学及官声名垂青史,这当中无疑有着郑氏深远的影响。
岳飞的母亲姚氏举世皆知,其教子爱国的言行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气质。《宋史》中记载,“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岳飞至孝,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曾三天三夜“水浆不入口”。岳母深明大义,始终勉励岳飞莫以小家为念,要从戎报国,救民于水火,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杀敌前线,为光复河山而奋不顾身,最终化作丰碑光耀千古,被后世无数仁人志士所敬仰。
作为女性,她们同样在事业中创造了自己的精彩——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一位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史书无确载”,更多活在《木兰辞》里。但载入史册的女中豪杰也不乏其人,她们发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铿锵之音,其忠勇事迹流传至今。
譬如“两玉”,乃双璧齐辉的梁红玉、秦良玉。梁红玉是韩世忠的妻子,南宋著名抗金女英雄,在建炎四年(1130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以振军心,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绍兴五年(1135年),她又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当年战死于楚州抗金前线。而秦良玉是明末人,其夫被害后,因其子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立下显赫战功,是唯一一位登上正史将相列传的女性。明思宗曾写诗赞颂:“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除了上述以武功名扬的巾帼,还有以文采著世的红颜,她们不仅为中华文学史增添了一抹动人的亮色,而且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魅力,其中最突出的当数“一代词宗”李清照。少女时代,她“沉醉不知归路”,一副娇憨可爱的模样。面对要迎娶自己的郎君,她也主动“倚门回首”,看看是否心仪。婚后的李清照,在赌书泼茶中尽情挥洒过人的才华。她的丈夫爱好金石之学,而自己也愿为之倾尽所有,共同完成《金石录》见证爱情与事业。中年遭遇国破家亡,她执拗地吐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之句。在宋词创作研究上,她更是攀上了时代的巅峰,可以骄傲地迎风独立,指点词国江山,柳词太俗,苏词为诗,她微笑道:“我来告诉你们词是什么?词者,别是一家也!”如此敢爱敢恨,自尊自立的奇女子,千年后也不禁让人为之击节赞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写的是女性,“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写的是女性,“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的也是女性。正如同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大地的托举,世间众人也都离不开女性的滋养。从古至今,千千万万普通的女性也如大地一样厚重,她们传承着勤劳、朴实、奉献、坚韧的特质,这才成就了今日的中国人。(此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