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专题专栏

项目管理提升

首页 新闻中心 专题专栏 项目管理提升

在“马蜂窝”里修地铁

发布时间:2024-12-19阅读次数: 次

冬日的暖阳斜照进25.5米的基坑内,工人们正利用施工黄金期加紧进行第34块底板钢筋绑扎,手中的对讲机,不时传来葵大区间(葵涌站至大鹏站区间)左右线掘进情况,站在施工现场,项目常务副经理陈斌脸上露出喜悦:“今天能顺利施工,主要原因在于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及时铲除了车站溶洞‘马蜂窝’”。

中交K8凯发局承建的深圳市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五工区项目包含一站一区间,其中葵涌站为地下2层岛式超长车站,全长741米,被称为“溶洞上的车站”。早在2022年11月20日,工点负责人邓秋霖就已经将图纸上标示的车站下235个溶洞全部注浆完成。2022年12月18日,邓秋霖正指挥着工人开始首幅地连墙施工。这是他特地挑选的车站中部图纸上标注没有溶洞的地方。

首幅地连墙长6米,深25.5米。旋挖钻开始引孔,12小时后,孔内泥浆量竟然不增反降。邓秋霖很吃惊,立即安排人员不断加注泥浆,同时组织团队讨论。经分析,该处存在溶洞,与图纸情况不符。于是,项目团队立即调整泥浆比重,增加粘度。

然而,当施工到18米深处时,槽段内的泥浆浆面突然从18米下降到了5米。邓秋霖立即下令停止施工,紧急向项目部汇报。该地段外侧是商铺和住宅区,如果发生大面积沉降可能会造成房屋开裂破损,后果不堪设想。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喻青儒火速赶到现场,判断是槽内与溶洞贯通,导致大面积漏浆,立即要求撤走130吨重的钻机设备,将槽段回填,确保设备及人员安全,同时采用旋喷桩对该段区域进行注浆处理。

未探明的溶洞,不仅是车站施工的巨大隐患,也是盾构始发掘进的巨大隐患。项目部停止所有地连墙施工,在业主的组织下进行“补勘大会战”。

喻青儒带领项目团队对车站进行全面“体检”,通过CT扫描,在1.7万平方米车站范围内,共发现1148个溶洞,比图纸上多出913个,如果平铺的话,相当于车站下面约每15平方米就有一个溶洞。“以往车站施工,从来没发现这么多溶洞!”喻青儒感叹说,“溶洞在基坑底板以下均有分布,其中垂直高度超过5米的溶洞有166个,最大溶洞高达19米,单个溶洞体积最大达到1.2万立方米,就像一个地下‘马蜂窝’,给施工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眼下,虽然探明了溶洞位置,但要填补这些“蜂窝”,还要过一关。葵涌站位于老城区坪葵路之上,坪葵路在2016年经历扩建,地下管线十分复杂,涉及既有管线总长11万米,涵盖军缆、中高压燃气、长途光缆、中高压给水管等。这些管线埋深一般在2米左右,也有的达到4米,像守护“蜂窝”的坚固防线。

陈斌安排专人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多次组织召开管线迁改协调会。施工前,他先带领工人探挖,用洛阳铲向下探2米,探出深度后一一作出标记。对于直埋的通信光纤,在正常的埋深下探挖不到,只能邀请产权单位到现场反复确认,有的探挖达到5米才能找出管线。经过一番艰苦努力,项目部终于揭掉了这层“防护网”。

经过补勘,邓秋霖心里有了底,同时也让他更加警觉,注浆时绷紧神经。“这些溶洞是串珠状的,有大有小,外形跟羊肉串差不多,有竖状的,也有平放的,最怕溶洞之间的联通。”在给车站大里程一个溶洞注浆时,工人们注了约5立方米水泥浆依然看不到效果。突然,一位在外围巡查的工人向邓秋霖汇报:“在西边洋河出现了泥浆水冒泡的情况!”

西边洋河是紧挨车站的一条小溪。有了以前的经验,邓秋霖知道,肯定是溶洞通到小溪底部,浆液流过去了。他立即要求停止注浆,组织人员清理河道,避免环境污染。河道清理结束后,邓秋霖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代替水泥浆,加快固化,提高封堵速度,最终保证了浇筑效果。

在填补“马蜂窝”过程中,项目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项目部开展了大规模地填补工作。“最高峰时83台地质钻孔机,摆满车站施工区域。”陈斌介绍说,“一共钻了5400多个孔,施工形成的钻孔及注浆资料,摆满了办公室。”

随着一个个溶洞被钻穿注浆填固,车站基础终于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屏障,为车站施工及后续盾构掘进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班品木 蒋正鹏)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