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业务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业务动态

聚焦天麻高速(1) | 挺进深山峡谷的“先锋队”

发布时间:2024-09-14阅读次数: 次

从天保镇到麻栗坡县城,33公里的盘山路却是海拔107米到1280米的高差。一面陡峰,一面悬崖,这是天保到麻栗坡唯一的路。每年6月至10月主汛期,多雨,山体滑坡频繁,山路时常被堵。

 麻栗坡位于云南文山西南边陲,沿山坡而建,99.99%为山区。天保镇位于麻栗坡最南端中越边境老山脚下。天保口岸与越南清水国际口岸相连,是云南进入越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

镇上遍布榴莲、咖啡、绿石等中越特产。一辆辆满载的货车,在晨光的氤氲中穿梭。戴着斗笠的越南姑娘热情地在街边待客,长条桌旁坐满享受青椰的客人。整个小镇,生机勃勃。

这里还有一个国际货场即将建成,天保亟待一条新出路。

幸然,中交K8凯发局承建的天麻高速正加紧施工,“银龙”蜿蜒,或挂在半山腰,或越过山巅,或跨过峡谷,或穿山而过。为了降坡,33公里被拉长到52公里。高速起于天保口岸,将在麻栗坡接入文麻高速。

其中,1标长15.3公里。2020年7月,一支工程“先锋队”率先踏入这片深山峡谷,测出施工数据。


极致考验

肖耀男正在测地形,一转头,一条长五六米的黄绿色花蛇,正挺着头对他吐信子。“有毒的跑不快绕着它走,没毒的跑得比你还快。”慌乱中,他想起队长李豪的话,赶忙钻了出去。“蛇太常见了,眼镜蛇、竹叶青,还有叫不出名字的。”

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高过头顶的荒草丛林,这里是蛇鼠虫蚁的天堂。“踩下去是深沟,还是松散的山石,或蹿出什么动物,根本不知道。”

2020年7月,肖耀男、蒋仲臻和另外两个同事来到这里,复测加密控制网、复测原始地形和放红线。

口岸内海拔107米,高山、峡谷、密林、低海拔在此交织,常年高温多雨。4月至11月平均气温30摄氏度以上,7、8月气温40摄氏度以上。蒋仲臻手中的全站仪显示最高温度46.8摄氏度,“光站着不动就汗流不止,难以喘息。”

他们却要背着20多斤重的仪器,在深山密林中一边穿行,一边测量,挑战身体极限。

陡峭岩壁,草林密布,没有落脚之地,蚊虫多到难以想象。每人腰间挂一盘蚊香,一人用GPS探路,一人砍草,一人挖台阶下脚,一人测数据。每天他们都要在极致蒸烤中度过至少10小时。

“最热的不是太阳最强的时候,而是刚下了雨的草丛,热气全包裹在里面,像个大蒸箱。”肖耀男说。

热到极致,也有短暂的清凉。

达比河大桥横跨南温河,南温河发源于红河州三道沟,经天保口岸流向越南。南温河与两侧山体形成深V峡谷,也叫奇石滩,水流湍急。山体高达三四百米,近乎垂直。

 测原始地貌必过峡谷。水性好的蒋仲臻第一个下水,水到腰间,他200斤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晃。他一手撑着GPS,一手摸着石头。接着肖耀男、陈文俊、李豪、余秦钢一个个下水。

“瘦的扶胖的,胖的扶石头。”一步一趋俯身前行,一点一点测出水面高程和水深。


绝壁登山

“猴子难上老山顶,山羊难攀老山岩。”从峡谷往上看,两边“绝壁”近乎垂直,到达让人眩晕的高度。要从这群山深谷之中踏出施工线路,难于登天。

一人拿镰刀砍掉高过头顶的野草杂树,一人扛锄头挖台阶下脚,爬到半山腰有陡崖堵路,就绕开另找一条路。

找路是第一步。走得通路才修得通。

阿蚌山1号隧道洞口在130多米的山坡上,坡度超70度,近乎垂直,要从山脚修一条便道上去。这是一片原始密林,2021年8月,测量队背着仪器,跟着GPS导航,在密闭的树丛中往上钻。堵路就绕上去,走不通再绕下来,上上下下钻了4个多小时,才找到洞口。

所有人体力几乎消耗殆尽。

然而,这条2.5公里长的便道在确定坡度和线路长度之前,图纸每修改一次,就要重新测数据,最终这片密林他们钻了20多次。

上山更是负重前行。控制网测量时,前期没有路,他们就自己背水泥和水上山浇筑控制点。

为了保存体力,午餐他们就吃压缩饼干和面包,中午就坐着眯会。“怕有蛇不敢睡。”蒋仲臻说。

下山更不易。土石松散,脚下无法着力。

“太陡的地方下不去但又必须去,”蒋仲臻说,他们发明了“索降”法,扣一条绳在树上,双手抓绳,双脚着地下降。没有树丛就屁股着地“梭”下去。“有一次,陈亚飞从十几米高的陡坡直接滑到山沟里。摔伤划伤是家常便饭。”

“每一条路、每一块征地、每一座桥、每一条隧道,所有线形和水准都要一步步走出来,至少走四五遍。”李豪说。

最终,他们在两个月内完成所有控制网测量,两年完成前期测量。


花小钱办大事

1标3座隧道全长7.3公里,两端同时掘进,隧道内导线测量是控制隧道走向的关键。

“导线就是给隧道找方向,天保隧道呈C形,阿蚌山隧道呈S形,要保证在曲线上精准贯通,导线测量要非常精准。”李豪说。

随着隧道掘进,从洞口开始大约每150米进行一站导线测量,一站站往里测到掌子面,再一站站测回洞外。

如此,全线隧道内需设106个控制点,进行106次导线测量,单次设站11342次,每一站测量耗时14分钟,将累计耽误工期110天。

这是李豪最忧心的,测量机器人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但60多万的价格让人却步。他一直在找更好的方案。

在网上大量查资料,一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一款匹配软件,每年只要1000元。

隧道内嘈杂昏暗,最高温达53.5摄氏度,软件能否满足要求还需验证。

李豪先后在洞外和洞内进行验证试验,再对比人工测量数据。

“人工测量繁琐,一个测站需手动瞄准16次,采集处理16组数据,数据互差不能超12秒。”李豪说。

经过两个月反复验证,李豪发现软件测量数据完全满足要求,单站测量可缩短到7分钟。“自动找角度,直接出数据,互差3秒以内。”

现在软件又用来测量达比河大桥跨河水准。“传统测量,先测一个角度,瞄准之后拍照记录数据,再手动找角度,再瞄再拍照,要拍五六百张,甚至一千多张。人工处理数据至少要1天。”

“软件只要半小时,从2023年6月投入使用到现在,数据从未出错。”李豪说。(刘新梅)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