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K8凯发文化

shipping culture

助力化解乡村“鱼道难”

发布时间:2025-01-21阅读次数: 次

中交K8凯发局龙洲路改造港口路节点项目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沿扶安河蜿蜒的1.59公里主线两侧,池塘波光粼粼,宛如明珠镶嵌,十分引人注目。

渔业养殖是当地乡村的支柱产业。然而,在现场勘查时,施工人员却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周边地块规划调整,紧邻的六口鱼塘的主要通行道路被截断,进出鱼塘需要穿越即将施工的工地。而原本的道路崎岖不平,雨季更是泥泞不堪,通行极为困难。因此,养殖户们对施工开始后的通行问题更加忧虑。

养殖户林锡赞在忙碌地准备鱼粮时,向走访的施工人员倾诉道:“一年到头,鱼价难以捉摸,投入又大,赚钱真的不容易。”骑车转身之际,想起一家大小的生计,她的语气更加恳切:“这件事,请你们务必放在心上!”

这使项目副总工张霆意识到,原来的施工方案考虑不够周全,必须作出调整。经过深入研讨,项目团队决定将原本计划一次性完成的四车道施工改为分阶段、分区域交替施工,以便在施工期间留出一半空间作为通往鱼塘的临时便道。这一调整方案似乎初步缓解了“鱼道难”问题。

不料事不遂愿。由于新建道路将沿扶安河两岸布局,线路两端将新建两座跨河桥,与道路共同构成闭环,车辆只能沿环线单向行驶。当项目团队带着调整后的方案再次走访时,新的争议又浮出水面。

养殖户周景培抱怨道:“以往,往返鱼塘只有一两百米,今后却需要绕三四公里路,太不方便了!”林锡赞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新建道路与塘埂小路无法直接连通,这样,车队就无法直达鱼塘边,出鱼时反复转运,既多费时间,也增加了成本。”显然,“鱼道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了不影响养殖户的日常出行和生计,项目团队再次紧急组织讨论,商量的结果很快出炉:为养殖户们另辟一条专用的出鱼通道。

经过进一步细化设计方案,施工这就正式开始。池塘里,水花四溅。项目团队清理了久置的泥塘,抽出泥浆并运走,路基铺出来,便道上,挖机、压路机轮番上阵。随着回填和夯实工作的完成,一条崭新的村道逐渐成形。

考虑到道路新建后,原先预埋的提水管道将被移除,项目团队再次修改方案,专门为鱼塘修建了一条永久性的提水管道。扶安河水更加顺畅地引入池塘,增氧器喷洒的水花也愈发清澈。现场管理人员乔勇松了一口气。

然而,新便道尚未完全整平,路面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修好。当施工人员准备着手拆除小路时,乔勇的手机却再次急促响起。电话那头,传来养殖户焦急的声音:“马上就要出鱼,定金都收了,可运鱼的车子将近十五米长,这条路到底能不能通行?”

施工人员知道,一年一度的出鱼事关重大,而习惯了走老路的养殖户们心里难免有些不踏实。项目团队加紧运来砖渣、碎石等材料,对路基进行加固和夯实,并升级路面,确保它能够承受重载车辆的通行。乔勇还邀请了养殖户们现场观摩,当面用载重车辆进行试压,确保路面坚固可靠。几天后,一条崭新、笔直且结实的大道展现在众人面前。为了方便养殖户捕鱼、出鱼,施工人员平整了场地、清理了塘埂小路,并安排好车辆及设备,随时准备提供便利。

养殖户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多亏你们,这样塘里的生鱼出去不愁了。”

“腊八”节刚过,鱼塘里黑压压一片,迁徙的燕子停歇在电线杆上,引得成百上千的生鱼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

起鱼的时刻终于来临。渔网逐渐拉起,水面慢慢收缩,渔网中数以万计的生鱼聚集成堆、翻腾跳跃,水花四溅,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随后,满载生鱼的卡车从新修的道路上鱼贯而出,将乡村的水产送往全国各地。

鱼塘边,率先行动的周景培与施工人员一同盘点着今年的收获:“三亩塘,将近八个月时间,每一条从黑芝麻大小养到两斤左右,除去鱼塘租金、饲料、电费等开支,仍有盈余。”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易凡)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