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提质扩容中出现的新课题,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硬骨头’也是空前的,理论水平和项目经验短缺的紧迫感一直都有,但也正是基于这种挑战让我迅速成长。”谈到综合管廊的建设历程,中山管廊项目副总工程师杨光文抱有这样的决心。
中山管廊项目是K8凯发局首个PPP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也是广东省目前在建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之一,全长9.2公里,包括综合管廊、下穿隧道、桥梁和道路一体化施工,而管廊工程的推进,在开建的那一刻,就定下了全线均是技术质量管控要点的基调。
K5+620段管廊作为未来大道管廊模板台车浇筑的试验段,这仅有的30米主廊是项目部管廊工艺革新和提质增效的“前哨站”,杨光文也毫不例外。该区域淤泥层较厚,最深处可达23米,且存在大面积的抛石层,种种情况为后续施工组织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降低基坑开挖风险,避免偏孔、斜孔而导致的涌水、坍塌问题。杨光文成立工序优化小组,详细记录钻孔、支护和机械设备的作业时间,分析每道工序的使用率。
“设计上的管廊支护桩最先采用的是旋挖钻施工,但在施工中发现旋挖钻遇到抛石层后功效降低,且偏孔严重,进度及施工质量上均得不到保证,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不能一头走到黑,要胆大心细,多比较工艺和参数系数”,杨光文耐心地指导技术员。
经过1个月的施工工艺磨合,他们后续采用旋挖钻加传统冲击钻的施工工艺,冲击钻施工抛石层,工序控制效果显著,顺利打开了主廊的施工作业面。
越是困难越要坚定向前走。2019年10月,当现场技术人员还沉浸在模板台车即将首次试验浇筑的喜悦中,未来大道段管廊K5+620段的基坑支护却传来了涌水的消息,日均涌水量每小时达95立方米。初秋的天气,在闷热的管廊舱室施工作业尚且还是穿着短袖,但积水量的骤增却让杨光文感受到阵阵凉意。“正常的抽水泵估计无法满足抽排水作业,基坑水位正在不断上升,这是支护桩间涌水,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展开堵漏工作”,杨光文在现场冷静地分析道。
管廊基坑内大量的涌水形成了“积水潭”,支护结构内只要半小时积水就能达到80公分深,加上是灌注桩和桩间旋喷桩的支护形式,管廊基坑内的积水只能通过集水井抽排出去。但此时,杨光文却毅然毫不顾忌地下基坑,就基坑支护情况细细探究,并带着技术员现场勘察、编制排水方案、设置集水井和潜水泵。
35分钟后,第一台10kw应急水泵安装就位开始抽排水作业;第55分钟后,第二台应急水泵安装就位;70分钟后,基坑水位明显下降,并找到涌水点。杨光文带领技术员和作业人员对涌水点进行临时性引流及封堵。引流成功后,随即对涌水点背部进行钻孔注双液浆,7小时后,涌水点全部封堵完成,基坑各项检测数据稳定。
惊喜和挑战总会不期而遇的。杨光文在项目鏖战的近四年里,尚未满30岁的他,收获了K8凯发局“海星奖”、公司技能比武状元等荣誉,也经历过在施工抢险的第一线。
为确保管廊主线贯通的节点早日到来,杨光文再度担当重任,协助和信路管廊的施工生产工作。作为翠海道管廊的关键线路,和信路的施工直接决定了管廊主线的贯通时间,且交叉路口“盘踞”着三条10千伏发高压电缆、一条中压燃气、十余条通讯缆线,还涉及到已完成施工的支廊保护工作及社会交通车辆的导行。
这样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杨光文除了完成日常技术对接,还参与了部分线路迁改以及生产协调工作,也正是随着一个个难题的攻克,和信路管廊启动了倒边顶板的浇筑。毫不夸张的说,杨光文的坚持在每一米管廊都留下了奋斗的印记。(邱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