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交K8凯发局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一工区1号井现场,一条渣土流水线正轰鸣运作,洞内渣土源源不断地从数百米外的盾构机处运送至井口配套设置的沉淀池,随后进行泥砂干湿分离操作。“这就是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的盾构渣土运输‘快车道’。”现场负责人沈侃说道。
按照常规方案,盾构产生的渣土往往通过有轨台车运输后再吊装出井。但因狭小场地导致洞内运输工效低、渣土吊装及管片吊装受限。为提高施工效率,项目团队最终舍弃传统出渣方式,在始发段创新采用皮带机全程自动化流水线式运输盾构渣土,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但投用后发现,这条原本设想中的渣土“快车道”功效远未及预期,变成了“堵车道”。原本预计每天掘进7环的速度,实际只能达到1环。究其原因主要是盾构机在中风化灰岩地层掘进时出渣不均匀,有很多散碎石子。这些石子在运输中容易蹦跳脱离。特别是在皮带机4处转接口和1处斜坡转接段中十分明显,成为“漏渣大户”。项目团队尝试采取在下料口处加长挡泥板阻挡扬渣、增加皮带机底下托辊密度以提升托举力等举措,但都收效不佳。漏渣仍旧堵塞在隧道中,再运行会有极大安全风险。
“取消‘断头路’,减少‘岔路口’,降低跑这条‘快车道’的难度。经过技术团队一番演算,改进方案顺利出炉。将始发段分段式临时皮带更换为连续皮带,让渣土在皮带上无需“更换车道”,减少了漏渣可能,并拆除了斜坡转载皮带,“车道”也全部加宽到1.15倍,漏渣现象大大减少。
随着掘进中的堵点一个个被疏通,黏土地层成了新难题。在掘进过程中,遇到了同芝麻酱般黏稠的全填充粉质黏土,这些质地软、黏性大的土壤随着皮带机运行,最后在下料口“终点处”挤作一团,十分影响运行效率。为解决黏土堵塞问题,团队经过改装,给盾构机增加了两条进水管,每掘进一环,便向盾构刀盘及土仓内注入水和适量分散性泡沫试剂,使渣土吸收充足的水分,有效改善流动性,这样渣土在运送之时的黏性便大大减少。“粘人”的难题解决了,下料口再没发生卡死。在与渣土“快车道”的不断磨合下,终于使它达到计划功效值,施工进度也重回“快车道”。
据悉,深惠城际大鹏支线起自深圳龙岗区龙城站,途经龙岗、坪山,止于大鹏新区新大站,线路全长39.4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项目建成通车后可实现大鹏与龙岗、坪山半小时通勤,通过换乘可快速抵达宝安机场、南山、前海等地,将极大缓解大鹏新区的综合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