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有这样一条起于江汉路,止于芦沟桥路,总长3.8公里的街道。78年前的今天,抗战胜利,在收回汉口全部租界后,它被赋予了新的名字——胜利街。
屈辱岁月
汉口租界在近代,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武汉也为帝国主义所垂涎。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1861年被强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同年设海关于汉口,名江汉关。
自江汉关始,沿中山大道胜利街,英、俄、法、德、日、比等租界区被先后开辟,从而在中国的土地上沿长江建成一片国中之国。为反抗帝国殖民者,我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在南京路至黎黄陂路紧逼英租界一线,建立了一条220米长的街道,名曰保华街。彼时的胜利街,还是被称为玛琳街、德托美领事街等名字,分属各国租界的数条街道。
胜利来临
1945年,日本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在经历了14年浴血奋战后,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这条被五国租界切割成6段的街道被重新合并命名为“胜利街”。
而与胜利街相交包括山海关路、黎黄陂路、黄兴路、陈怀民路、蔡锷路、张自忠路等众多支路也在记录着悲壮的岁月,铭刻着为民族解放而捐躯的英烈,展现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寻找国家出路的努力。
在胜利街及其相交的众多街道上,也坐落着八七会议旧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詹天佑故居、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中共中央长江局旧址、向警予故居等红色景点。可以说,胜利街是一条英雄之路,是他们用牺牲铺就的胜利之路。
再迎新生
进入新时代,2022年,中交K8凯发局牵头的联合体中标汉口历史风貌区胜利街EPC工程,着手对胜利街及附近共9条道路进行重新修复改造。项目道路设计总长约6.7公里,工程内容包括施工图设计范围内的道路、排水、绿化、交通、照明、给水迁改、其余管线保护等工程。
“一轴两带多节点”改造
一轴:以胜利街为轴,串联历史建筑,融合多重功能需求,激发街道活力。
两带:结合上位规划,将分为胜利街(江汉路至—元路)和胜利街(六合路至芦沟桥),前者依托历史建筑,以展示、文创等功能为主;后段融合了居住、教育、文化等多种生活服务功能。
多节点:结合用地现状,挖掘历史特色,结合江汉路、天津路、车站路、山海关路等塑造景观节点空间,另针对用地现状及需求,对局部建筑前区空间进行微更新。
改造后,道路两旁人行道将被进一步拓宽,新增户外座椅等设施,管线网络被埋入地下,道路景观也将进一步提升。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加强设计对接,统一设计做法,为保护一棵古树、几块古砖都反复修改设计及施工方案,实现“精细化设计、精细化施工”。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其中山海关路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同时,项目积极响应武汉市《汉口历史风貌区实施性规划》规划,以“共同缔造”为主题,充分发挥党建共建优势,推动项目生产。项目党支部开展一月一共建,工程干到哪里,党支部就共建到哪里。8月14日,项目部志愿者走上街头,为路人发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宣传手册,共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
如今的胜利街早已成为年轻人口中“Citywalk"的绝佳去处,遍布着各式文艺小店。阳光明媚,梧桐树下车水马龙,随处可见忙碌的摊贩、拍照留念的游客、拎着早餐的市民。未来,改造后的胜利街也将更加繁华宜居,成为武汉文旅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