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香炉洲上起高塔

发布时间:2025-04-02阅读次数: 次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这是雷锋在日记里写下的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叩问。


如今,在湘江之滨,雷锋故里,这滴水正倒映在湘江之上。项目总工穆清君说:“别人都叫它‘湘江之钻’,但当我在图纸上见到它的第一眼,我就觉得它更像是雷锋日记里所说的那‘一滴水’!”



“好看不好干!”这是穆清君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高达202米的主塔插入云间,由40根桩基将其牢牢托起,而桩基牢不牢靠,离不开一个扎实的围堰。


2021年正月初三,穆清君正在享受他不可多得的假期,和以往一样,这样的假期又被提前终止。“穆工您看这个方案怎么样?”工作电话一打就是几个小时,穆清君眼睛里有些许无奈,“十几天的假期,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打电话、开视频会。”


事前统筹是穆清君和他的团队所追求的建设准则,纸上谈兵就要谈的事无巨细,干的时候才能百密无疏。


从1月到5月份,项目小小的会议室总是满负荷运转,时间在讨论中流逝。从围堰类型的选择,再到钢围堰浮运的方案比选,钢围堰定位方案的确定,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都被一一梳理出来:建设的蓝图已经织就,大干热潮的号角即将吹响。


2021年6月17日,在经过3个多月的制造之后,湘江之上迎来了一位“新客人”,它长48.3米、宽31.5米、重697.5吨,其平面面积就达到了3.6个篮球场大小,正是即将运往湘江中心的大桥围堰。而在岸边,还有3个这样的大家伙也即将投入湘江怀抱,它们将组成高24米、重2117吨的庞然大物。


但钢围堰在湘江中上下起伏,要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次完成接高,就像在跷跷板上搭好三块积木,稍有差池就会造成堰毁人亡的结局,这绝对不是穆清君所能接受的。一天在餐厅吃饭,大厨正用漏斗给油桶加油,看看油水慢慢在漏斗滑落,穆清君仿佛打通任督二脉,饭都没吃完,就急匆匆的走回了办公室。


“如果采用直接吊装势必会因为水的晃动,导致无法精准对接,但如果采用楔形导向装置进行辅助接高,像漏斗一样将对接部位‘扩大’,那就能直接限制住钢围堰的对接方向,保证围堰的对接精度。”穆清君兴高采烈的说道。


于是,建设团队迅速行动,在钢围堰四周增设了一圈类似“漏斗”一样的导向结构,“四块积木”就这样被轻松的搭了起来。


制造、接高、浮运重重考验过后,新的难题又摆在眼前,湘江水域狭小,加之工期紧张,使得传统的U型定位法显得格格不入,纵有一身本领也无法施展,如何让总重2117吨的钢围堰“乖乖听话”,精准落到指定位置呢?


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穆清君再次率领团队对U型定位法进行大胆创新优化,他对湘江两岸进行了细致考察后,提出“L”型定位法,即先建设一个“L”型的定位平台,然后与重力锚相配合,完成钢围堰定位,而定位平台墩还可以作为后期施工平台,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建设工期和施工费用。


2021年7月2日早上6点,穆清君早早赶到现场,紧张的关注着整个定位过程,经过24小时的漫长等待,随着围堰一点点被拖入指定位置,初步定位顺利完成。随后,又经过5天的不断微调,钢围堰精准沉床,经测量定位偏差仅为2公分,现场顿时响起了欢呼和掌声。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如今,雷锋日记中的那“一滴水”稳稳矗立在香炉洲上,静静倒映在湘江之中,它划破金黄的帷幕,让芙蓉国里再添新地标。(赵宏伟 向昌文)


K8凯发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