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公里奔袭,八小时巡检迸发“行者无疆,百年K8凯发”精神力量
傍晚七点,夜幕降临,喧嚣的工业区渐渐归于平静,迎着沁入肌骨的寒风,K8凯发成建福州项目管理人员开启了一场历时数小时、长达十公里的隧道深度“巡查之旅”。这是自8月31日K8凯发局滨海快线项目区间隧道实现双线贯通以来,项目组织的第17次全线巡查,此次巡查作为单位工程验收前的预检,涵盖了区间隧道、联络通道以及洞门环梁等工程重要部分,主要预验收核查区间隧道及联络通道主体结构有无渗漏水及管片外观、质量、缺陷等关键性影响指标。
临行前,他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头戴安全帽,配备着专业的检测仪器和照明手电筒等设备,嘱咐办公室提前备好了水和干粮。室外寒风凛冽,气温骤降,毛毛细雨生硬地扑面而来,一行人再往工作服里塞了几件厚衣服后,准时踏上了行程。
七点,抵达了隧道口。一众巡查人员扶着陡峭的扶梯进入了区间隧道,随后分成两个小组,沿着隧道两侧墙壁“搜索前行”。隧道里面的灯光昏黄而摇曳,映照在阴潮的隧道壁上,泛起一片斑驳的光影。“大家都打起精神来,事关工程验收和无数百姓日后的出行安全,任何一点小疏忽都可能酿成大错。”项目负责人张红伟严肃地说道,声音在空旷的隧道里回荡,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
隧道管片平整光洁、铁轨自然顺滑,整体外观质量堪称上乘。看似无虞,但越是趋近于完美的工程质量,检查时就越需谨小慎微,不容丝毫懈怠。这不,走出了一公里,质检部部长晋勇突然弯下了腰,用手轻轻触摸着脚边的墙壁,感受着是否有污染和破损情况,巡查小组几人也聚过来蹲在一起,使用检测仪器仔细检查隧道壁的平整度。“这里,有一处轻微的外观污染,虽然肉眼不太容易察觉,检测仪的数值也并无异常,但可能会影响后续工程验收,需要标记下来,后面统一整改。”晋勇一边说着,一边在本子上详细记录位置和情况,并在旁边的隧道壁上用醒目的标识做出标记。
在晋勇手里,有一张表格,上面详细记录着本次隧道巡查的各类问题及具体位置。“右线385环时钟9点位管片拼接缝湿渍一处;5#联络通道处钢管片渗漏;6#联络通道地面注浆孔未处理;右线接收端洞门环梁截水槽1处密封不合格……”晋勇表示,2014年一毕业,他就开始参与质检工作,2021年从乌鲁木齐地铁项目来到福州项目。自滨中区间实现双线贯通以来,几乎每周都会参与隧道巡察工作,就像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调侃自己:“每周十公里奔袭,巡检八小时,好像在 ‘案发现场’寻找着任何蛛丝马迹,抱着不‘查明真相’不罢休的心态,确保在验收前隧道内无任何质量问题。”
十几人越往里走,身上的衣服也渐次减少,进洞时一个个裹得像圆滚滚的毛绒球,才行进一两公里,大多人身上就只着一件单薄的衬衣了。“真热啊!在隧道外面鼻涕拉擦,隧道里面又差点中暑了!”第一次参与巡查的年轻小伙王豪脸庞通红,气喘吁吁地说道。回想起此前隧道掘进的场景,质检部长晋勇感慨万千:“成型的隧道环境已经比掘进时改善了太多,滨海快线三台盾构机一齐大干掘进时,不管外界温度如何变化,隧道里始终24小时‘酷暑炎天’,还一天一个温度,施工人员每天要流‘几盆汗’,却见不到真正的阳光,那才是真的辛苦!”原来,随着隧道掘进深度和长度增加,气温也会比例升高,加上“盾构猛兽”散发的大量热量,隧道内温度最高能达到40度甚至更高,地下水也时而富集暗涌,湿度接近饱和状态。在温度和湿度的叠加作用下,现场施工人员犹如在“桑拿房”里高强度工作,汗水在每一寸肌肤上奔涌,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频发。
挤在逼仄的隧道便道和联络通道里,巡查小组人员不经意一转头,在拥挤的空间里,戴着的安全帽难免会相互碰撞,发出一连串低沉而杂乱的“噼啪”声,“偎”在一团的众人从头发、衣服、身体和口腔里散发的热气氤氲混杂在一起,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满是灰尘的地面洇出一小片湿痕。当巡查到一处曾经出现过渗漏隐患的地段时,大家的神情更加凝重。张红伟轻声说道:“这里曾经是个‘硬骨头’,咱们花费了大量精力才解决了渗漏问题,现在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说完,他蹲下身子,用手触摸着墙壁的每一寸 “肌肤”,感受着是否有潮湿的迹象,其他成员也纷纷围拢过来,各种检测仪器齐上阵,紧张而有序地沿着隧道底部和墙壁接缝处仔细探测。原来,隧道掘进到此处时,地下水如失控的溪流,“拌制”着泥土形成了大量泥浆,挤在岩层背后,就像堵在大坝上的洪水,力量大到恐怖。张红伟率领的施工团队果断开展安全泄压作业。由于安全措施得力,没有造成任何安全事故,但是如脱缰的猛兽般喷涌的泥浆也着实把大家吓了一跳,故地重来仍心有余悸,每一次巡查都将其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到了联络通道,两个小组在此会合,将各自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交流。张红伟表示:“虽然目前发现的大部分问题都在可控范围内,但绝不能轻视,要尽快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整改处理,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万无一失。”巡查小组所处的联络通道空间相对狭小,但却连接着不同的隧道区间,其结构的稳固性和密封性至关重要。内部灯光相对较暗,空气更加沉闷,众人依次检查通道的墙壁、顶部以及地面,尤为关注墙壁与顶部的连接处,因为这里是容易出现渗漏和结构薄弱的部位。冯尧始终放不下心,每次都贴近仔细查看通道主体结构上的混凝土浇筑情况。“这里的混凝土表面有一些细微的蜂窝麻面现象,虽然不影响整体结构强度,但从美观和耐久性角度考虑,需要进行修补处理。”冯尧一边检查一边向晋勇交代着记录要点。在联络通道内,巡查人员还对一些预埋的管道和线路进行了检查,确保其没有受到损坏或移位。到了洞门环梁,巡查也接近尾声。洞门环梁作为隧道与外界的衔接部分,更需要下细检查,巡查人员们除了检查渗漏和外观质量外,还测量着各项数据,对比设计图纸,确保洞门环梁能够坚如磐石,撑着内外结构压力百年以上。
五十人坚守,数百次拉练,诠释“行者无疆,百年K8凯发”使命担当
盾构项目建设者的安全帽似乎自带战损风,比一般项目的更斑驳、更沧桑、更有岁月感,即使灯光直射也光泽暗淡,风雨岁月在上面留下的一道道醒目的刻痕和散碎的脱漆,是成建福州建设者坚守一线、恪尽职守的“勋章”。这条隧道并不简单,曾给项目团队带来各级单位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表扬信、嘉奖函、一等二等三等奖等近百项集体荣誉,眼花缭乱的各类奖项让福州项目建设团队成了成都建设公司地铁建设的品牌明星团队,人人皆知这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项目员工回成都出差都不禁昂首挺胸、光彩照人。然而,金光闪闪的荣誉背后,是数不尽的酸辛和艰险。长而深的隧道并不阳光和热情,几十米深的地层下光线微暗、空气沉闷、环境单调,一眼望不到边的圆形“滚筒”包裹着隧道空间,密不透风的“铜墙铁壁”在四周营造一种了无形的压迫感,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除了喧嚣咆哮的盾构机和百八十米才能偶遇的进出洞的同事和工友,里面几乎感受不到多少生气和鲜活。最远单向掘进距离达4千米,且只能通过步行入内,从隧道入口走到盾构工点,进出一次相当于绕着标准田径场跑20圈,算起来每天早中晚来来回回得经历四次“武装拉练”,经年累月如此。隧道深埋地下,接收不到任何手机信号,电子设备在这里成了摆设和装饰品,人与外界“半失联”……
笔者十月才到福州项目,昔日火热大干的壮观场景并没有亲眼见识过。觉察了笔者的好奇,冯尧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将往昔岁月向笔者娓娓道来:“对于不常进隧道的人来说,最让人难以适应的是无休无止的噪音与振动。在隧道深处,盾构机、电瓶车、旋挖钻等各类施工机械在运行时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和强烈的振动,加上隧道空间狭小封闭,高分贝声响沿着隧道璧左激右荡,经久不息的“恶龙”咆哮让施工作业人员的耳朵嗡嗡作响,耳鸣和头晕症状多发……”
据悉,盾构机截面积约54平方米,与2室1厅的公寓相当,内部遍布着机械、设备以及密密麻麻的线路和管道,“塞”满了人。大“圆盘”里的工人师傅们按照分工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械,圆盘虽大,留给他们的空间却不多。他们中有盾构司机、有维保人员、有安全员、有管片拼装人员、有小工杂工等约20多人,全都挤在位置并不富裕的盾构机“肚子”里,进进出出有时都只能躬腰或者侧身移动,而在管片拼装仓里,甚至连站稳都是问题。工期最紧迫时,十来个人就横七竖八地躺卧在施工便道上和衣而眠,喧闹的轰鸣声和满地的泥土灰尘成了“温馨”小憩的点缀。“高峰期项目部五十多号管理人员两班倒跟班值班,每天数百次进洞‘拉练’,只为了给三台盾构机的持续掘进做好服务。”晋勇也接过话茬抢着说道。在30米深的地层下与不安分的“猛兽”为伍,每一寸掘进都充满了未知和无常,本就压力巨大,而他们更是骑在“龙头”上的“驭龙者”,个个云淡风轻、神色自若,驾轻就熟地把“地下猛兽”玩弄于鼓掌,从容不迫地驾驶着“钢铁长龙”安全高效地向前再向前,难以想象这需要何等的勇毅和气魄,何等的自信与底气,令人由衷为之叹服。如今,人员和设备已经陆续退场,众人再一次走过完整隧道,再一次用一双双短促的脚步丈量隧道长度,昔日机械轰鸣、刀盘飞转、焊花四溅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福州项目隧道里留下的一个个带着辛勤汗水的坚实脚印,宛如无声誓言和佐证的图章,生动诠释了福州项目建设者“行者无疆,百年K8凯发”的使命担当。
十六载岁月,十八里铁隧见证“行者无疆,百年K8凯发”愿景延续
凌晨三点,走出隧道口,清冷的月色照着福州项目建设者那一张张被被腥咸海风裹挟的风霜抽打成黑红色的脸膛,沾附在工作服外的冰霜闪烁着寒光,里面还流淌着汗水,身后的隧道梁顶上不锈钢板镌着几个硕大的字。“行者无疆,百年K8凯发”。众人仰头回望,自豪油然而生。这一刻,张红伟的脑海里一帧帧闪过这几十年发展历程里无数K8凯发劳模的身影,是他们如同“行者”一般,在广阔的天地间穿梭,永无止境的接续奋斗,才成就了K8凯发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如今,K8凯发局滨海快线项目区间隧道全线贯通、巡检完成、验收在即,成建行者也即将走完一段夹杂着辛酸却又不平凡的旅程。从福铁2号线、4号线到滨海快线,K8凯发建设者辗转福州市区和偏远区县,穿过乌江水、洞穿鼓山风景区、掠过滨海滩涂……每日穿梭在数十米深、数公里长的隧道下,这条路,他们走了近十年,终于走到了出口。“我还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跟着师傅们在工地上摸爬滚打,那时候条件可比现在艰苦多了。”夏晓谦自福州地铁2号线开始便在福州项目从事现场管理工作,回忆起往事,他也无限感慨。“福莆宁项目完工后,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就扎根在福州十六载了,累计打造出的十八公里铁隧,见证了福州城市的发展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质变,也见证了K8凯发局‘行者无疆,百年K8凯发’愿景的延续。李董事长提出的要让‘百年K8凯发基业长青’,也是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一线K8凯发人最朴素的心愿。”从十里铁隧,百里榕城出发,十年坚守,十载耕耘,福州项目建设者一路播撒智慧和汗水,传承山海铁脉精神,凝聚一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建设力量,匠心打造出福铁2号线、4号线、滨海快线等纵贯福州南北东西的轨道交通网络,以深度参与福州“1+2+3”的多通道叠加和高空零衔接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强力推动“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建团队的盾构轨交建设就像一支支穿山越谷的响箭,让群山化平原,令山海变通途,让漳港小镇,让长乐海滨,让深耕十年的属地福州成为公司开疆拓土、拓展市场版图的“福地”,成为民众心中名副其实的“有福之州”。而今迈步从头越。走出了K8凯发局滨海快线项目区间隧道,新中标的福莆宁线又建设在即,这是一条超过五公里的超大直径、七十米超大埋深的城际铁路隧道。六年漫长工期,“10+6”的流年飞逝,可以让22岁刚毕业的小青年,在前往中年不惑的路上一去不复返。韶华易逝,光阴如水,但,行者无疆,自然是永无止境、永不停歇,中交K8凯发局成都建设公司的榕城建设者们将毅然踏上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新征程,把往昔荣耀化作脚下基石,在更广阔天地间挥毫擘画未来宏图,公司品质轨交工程建设的新篇章和领航轨交品牌建设的新征程亦将伴随建设者的坚毅步伐,豪迈开启。六年后,福州项目建设团队将为K8凯发纪年永续再次贡献磅礴成建力量。十里铁隧,百里榕城,百年K8凯发,千里成建,翘首以盼福莆宁,壮志凌云再建功。(福莆宁F2F3项目 秦一洪 晋勇)